从豆蔻年华到知天命之年,徐立红在市统计局从事统计工作已整整30年。 翻开徐立红的履历,1989年7月至今,她一直奋斗在临沧统计战线上,其间历任副科长、科长、副局长。“敬业”是徐立红在统计系统30年来所有统计人给她的口碑。 参加工作第三年,徐立红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国家级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可是统计人的崇高荣誉,也成了她为统计事业改革发展敬业奉献的力量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统计感悟》,这是徐立红撰写的一篇理论文章,真实反映了她对业务较真、对数据较真的工作态度。很多同志说:“想不到和和气气的徐副竟然是统计数据里的老古板。”外界以为,统计就是汇总而已。其实不然,统计法和现行统计制度下的统计工作体系庞大,每个数据背后需要来自村、组甚至户的支撑。尤其是她分管的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业统计三个专业,每个数据的产生,每个月、每个季度她都要牵头开三个会:数据研判分析会、数据审核会、上报前再审会。也正是如此,只要是省统计局组织的数据质量评审会议,徐立红几乎都要被抽调参加,因为她最有发言权。 30年来,统计数据处理、县域经济(小康)监测、农业农村统计、劳动工资统计、服务业统计、GDP核算……几乎所有的统计专业,徐立红都从事过。每做一个专业,她都是极能吃苦的,所以进入角色也快,而且用过硬的数据质量冲在全省前列。比如:她做的劳动工资统计三年中获得全省第1名一年、第2名一年、第3名一年;服务业统计两年中获得全省第1名一年、第3名一年……几乎年年都是先进业务骨干,当上副局长后,她总是把评先评优机会让给专业人员。 近年来,统计部门杜绝和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形势严峻,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搞统计数据我是认真的,数出要有源、数出要有据”“统计数据是受法律保护的,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徐立红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比如,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统前必须由统计员现场认定,入统后要定期跟踪项目实施情况,以确保数据真实。投资统计也是当前统计系统风险最大的专业。徐立红要求,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统计局必须现场确认,5000万元以下的县(区)统计局必须现场确认。多年来,徐立红亲自深入到现场核查的项目几百个,几乎跑遍了临沧的山山水水,调研笔记满满当当记录的都是项目现场核查情况。只要核查中发现不实,一律现场退库或是整改。其他专业也是如此。 有同志和徐立红开玩笑,“玩几个统计数字就玩了一辈子,烦不烦啊?”她总是莞尔一笑,“既然入行了,就干一行爱一行吧。我爱上统计了。”这三十年,从手工录入算盘计算汇总,到如今的电脑录入公式生成。其间的苦累,徐立红总是轻描淡写,反而不停夸赞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她说:“一辈子干一行更能直观的感受国家的发展和巨变,临沧70周年的发展巨变,数字上我最有发言权。” 原以为经历风雨必见彩虹的徐立红,身体却向她亮起了“红灯”。2015年,徐立红总是感到倦怠、无力、提不起精神,经家人和同事劝说,她才到医院做了检查。然而,一检查却是双侧甲状腺结节,后确诊为恶性。得知病情后,徐立红乐观面对,并在有所好转后很快又投入工作中。其实因为生病,加上经常长途往返、加班熬夜的她,身体条件已大大不如从前了。由于分管工作特殊性和上级工作需要,徐立红是市统计局出差频率最高的,每月平均至少跑一次昆明,最多时候两三趟;加班也是最多的,GDP、投资、服务业、月度快报每个月都要“三上三下”才能定案,而且都必须经过她初审才行。即便如此,她始终不曾落下任何工作,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完成。 2016年,徐立红分管科室的一名专业人员请产假,她主动担当了该专业人员负责的报表任务。她说:“我本来就是干业务的,轻车熟路。”于是,她既担当分管工作的审核把关,又加班加点催数字、做报表,“领导+业务员”的工作一干又是一年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既是徐立红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写照,更是对她较真碰硬、恪尽职守把好数据之源的真实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