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实践 > 点亮青春下乡记

点亮青春下乡记
作者: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2-08-18    阅读数:3427次

333.jpg

为发挥青年群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临沧籍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自发组织立项,利用暑期时间,在临翔区开展传统村落乡村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活动,体验乡村振兴发展。

334.png

期间,调研小分队来到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对碗窑村聚居的拉祜族、布朗族和傣族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语言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拜访碗窑村土陶技艺非遗传承人,走近手工匠人,感受他们的传承精神和精湛技艺;走访当地少数民族住户,看到了群众生活的新变化。

338.jpg

碗窑村坐落于博尚镇北侧,因杨、罗、邓三姓始祖于1738年由湖南长沙府贵东县到此地,开土制陶、建窑烧制坛罐、碗而得名。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土陶制作技艺是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们这些人,基础比不上其他人,如果不向外吸收,那就无法成长,未来的路还有很远,还要继续学习。”在调研小分队拜访土陶非遗传承人期间,杨丕追先生在与同学们交谈时说道。他鼓励有想法的年轻人输出自己的创造力,希望更多的家乡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能够肩负起传承家乡土陶文化的重任,以更开阔的眼界创造更精美的艺术品。

336.png

碗窑村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拉祜族、布朗族和傣族,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调研小分队还深入碗窑村多民族聚居村落,开展民族交融问题调研。调研小分队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参观、实际参与等形式,了解各少数民族习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以及在长时间的演变中,各民族在交流融合中形成的共同风俗习惯。

如今,依托土陶文化,碗窑村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建设美丽乡村与土陶特色旅游相结合,打造以陶瓷文化、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特色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碗窑村呈现出了新的发展面貌。硬板路面、美化绿植、独具民族风情的墙画,反映着碗窑村各少数民居群众的幸福生活。

337.jpg

实践感悟:

在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实践队员受益匪浅,在与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了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受益匪浅。作为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青年力量,我们应尽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的青年学子,更应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淳朴民风,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活动的决心。“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更新了我们在校大学生的观念,吸收新的思想,真真切切地认识国家与社会。

图文:段宇天  魏梓轩  刘蕙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4941号-3

主办单位:中共临沧市宣传部委       版权所有:中共临沧市宣传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