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0时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首播 颁奖仪式共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诚实守信”“孝老爱亲” “敬业奉献”5个部分 通过播放模范人物事迹短片和现场采访 向观众讲述了道德模范的故事 传递出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的鲜明价值追求 值得关注的是 在此前举行的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 云南1人被授予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8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其中 我市云县爱华镇河中村村民禹改子 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她的先进事迹,感受榜样的力量。 禹改子,女,汉族,1981年2月生,云县爱华镇河中村村民。24年如一日,这位云南农家妇女用坚韧和爱让一个濒临破碎的特殊家庭重获新生。清晨4点,天还未亮,河中村中言组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已响起规律的切草声。禹改子麻利地切好猪牛草料,轻轻放到圈门口,让拄着小木凳的丈夫李淑祥能够得着喂食的地方。当天边泛起鱼肚白,她骑上摩托车奔向田间,开始三四个小时的农活劳作。回家匆匆做好早饭,照料好三位肢体残疾的家人后,又返回田里继续耕作,这是禹改子24年来的日常,她像一台“永动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七口之家的希望。 不悔的选择 2001年,20岁的禹改子在打工时与李淑祥相识。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深深打动了她,尽管李淑祥的家庭状况令人望而却步。这个家庭极其特殊而艰难:年迈多病的父亲,3个肢体残疾的儿子,其中最小的弟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徒四壁的困境让乡邻们纷纷劝告禹改子:“这不是明摆着往火坑里跳吗?”但禹改子看到了李淑祥内心的坚韧与善良,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生与这个特殊的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婚后不久,夫妻俩迎来了2个健康的女儿,本该是幸福的开始,但丈夫的腿疾却逐渐加重,最终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毫无预兆地压在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肩上。一个农村妇女,除了要照顾年迈的公公、残障的丈夫、2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还要抚养2个年幼的女儿——7口人的生存压力让禹改子不止一次在深夜里默默流泪。 永不停转的“永动机” 禹改子的一天被分割成以分钟计算的片段:天亮前备好牲口草料,拂晓时分下地耕作,中午赶回家做饭,下午继续田间劳作,晚上照料三位残疾家人和两个孩子。30亩土地,全靠她一人耕种。渴了就喝口山泉水,累极时只能在地头小憩片刻。村民们形容她脚上像安了“风火轮”,称她为“永动机”。“老三躺着不会自己起身,要扶他起来,饭要煮熟抬给他吃。”禹改子平静地描述着日常,“虽然辛苦,但是不能放弃,必须坚持。”公公生病期间,她带着老人四处求医,在病床前精心伺候。老人离世后,有好心村民劝她:“和2个小叔子分开过吧,他们有政府兜底。”禹改子却坚定地摇头:“自己的担子自己扛。” 
照亮家人的光芒 禹改子的坚韧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曾经被阴云笼罩的家庭。丈夫李淑祥含泪说:“她为我付出了太多,有些时候都想掉泪。平时她对我们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这份爱感染了家里的每一个人。丈夫和2个小叔子开始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喂养牲畜、打扫卫生。二弟甚至支撑着残疾的身体,帮村民画画、写对联,赢得了乡邻的尊敬。家中久违的欢声笑语重新响起。禹改子还特意让女儿买来农业科技书籍,请家人念给她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她常在线上学习种养殖技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丢了志气。”她常这样教育两个女儿。在母亲言传身教下,2个女儿品学兼优,如今都已长大就业,成为家里的新希望。 乡风文明的典范 禹改子的小院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外人很难想象这里生活着3位肢体残疾的人。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如此沉重的家庭负担下,她依然心系邻里。红白喜事,她总是第一个到场;苦活累活,她主动承担;村庄环境卫生,她常常义务打扫。村民不禁感慨:“禹改子邻里关系处得非常好,对邻居非常关心,哪家有大事小情她都会第一个赶到。”禹改子常说:“这些年来,得益于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乡亲们的帮助,这个家才能撑下来。”这份感恩之心让她教导孩子回报社会、报答村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2016年,禹改子家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安居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道德之花的绽放 2022年,禹改子被评为“感动临沧年度人物”(临沧道德模范),站在了孝老爱亲模范的领奖台上。2023年,她荣膺“云南好人”称号。2024年,她又荣登“中国好人榜”。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禹改子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临沧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杰出代表。早在2023年12月,她就被云南省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类候选人,最终在全国评选中脱颖而出。 禹改子24年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书写了人间大爱。如今的禹改子家,砖混结构的安居房代替了昔日的破旧房屋,2个女儿已就业分担家庭责任。每当夕阳西下,小院里常能看到3个残疾男子围坐在一起——一人帮村民写对联,两人整理庭院。他们脸上安详的笑容,成为禹改子24年坚守最温暖的回报。“是党的好政策让自己摆脱了贫困,是邻里相帮使自己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禹改子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一位农村妇女最纯粹的人生智慧。(来源 临沧市委宣传部 编辑 邓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