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临沧:“四个三”联农带农促增收
临沧:“四个三”联农带农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5-06-20 10:10 新闻来源: 临沧新闻网  浏览量:695

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探索实践出“组建三个产业联合体、培育三类主体、培养三种‘新农人’、盘活三种资源”的“四个三”联农带农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

临沧市围绕坚果、核桃、红茶三大特色产业,成立临沧坚果产业发展联合会、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红茶产业联盟,以“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农民抱团融入大市场。

360截图20250620101140257.jpg

坚果方面,由市乡村产业发展集团作为发起人,联动153个坚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组建坚果产业联合会,制定行业标准,积极提升组织化程度。同时依托邓秀新院士及专家团队,组建特色农业科技服务队,辐射带动100万亩临沧坚果提质增效,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2024年,临沧坚果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推动坚果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360截图20250620101148418.jpg

核桃方面,由凤庆县联合保山、大理、楚雄、普洱等州(市)核桃企业组建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联盟还以企业开发的20个自主品牌为基础,引进农业互联网企业,共同推介“云南山水核桃”和“凤庆核桃”区域公共品牌。联盟通过建立“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与8.6万户果农构建利益共同体,2024年,凤庆县实现核桃产量17.6万吨、农业产值15.8亿元,推动全市核桃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360截图20250620101200864.jpg

红茶方面,凤庆县组织87家企业、机构组建滇红茶联盟,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商标,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共推、共管、共享“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准化、集约化打造茶叶产业。统一制定凤庆滇红茶技术标准和凤庆红茶团体标准。统一建立“产业联盟+精制龙头+初制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联盟企业与418个初制所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有效管控茶园面积达44万亩,链接茶农24.5万人,推动茶叶产业集约化发展。

360截图20250620101210467.jpg

培育三类主体

带动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

临沧市持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类主体,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等优势,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186个,创建各级示范社822个、家庭农场5233家,认定各级示范家庭农场460家,有效带动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360截图20250620101226252.jpg

培养三种“新农人”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临沧市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新业态从业者、高素质农民三种“新农人”,通过产业发展、政策项目扶持、实践考察培养等方式,全市共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837名,带动10万多户农民群众有效增收。多措并举培养“新农人”,建立“政府+驻地高校+企业”培训机制,通过订单、定向、定岗等培训方式,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输出工作。2024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53万人,其中就近就地就业56.32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5583元、同比增10%。依托大中专学校、职业学院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引导龙头企业深化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通过田间教学、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等培训和政策保障、产业帮扶、职业引导等,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成市级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7个、实训基地51个,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4913人。

360截图20250620101236862.jpg

盘活三种资源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临沧市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房屋资源、闲置扶贫资产,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通过采取集中经营、流转、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集约使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全市共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面积67万亩,签订耕地流转合同79073份,涉及农户98661户。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2023年以来,全市旅居人员达21.5万人次,镇康、凤庆等县,通过打造民宿同步带动周边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旅居业态,聚合形成城郊新兴乡村旅游打卡点。同时,以县(区)为单位,逐村开展调查摸底、确权移交、资产登记等工作,摸清全市扶贫项目资产总规模达258.64亿元,形成资产18042个、资产规模238.57亿元,资产确权率达99.5%,采取自主、招商、租赁、转产、合作“五种运营”模式,盘活闲置扶贫资产,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激活农村闲置房屋“沉睡资源”,助力农民增收。(融媒体记者   徐珊珊   编辑   邓红梅)

相关阅读
徐贤在灌区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 全力打造经得起检验 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民心工程 德政工程 发展工程
临沧:“六种模式”做优林下经济
赤子之心永不老!离退休干部登台献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6万亩的茶海秘境,你去过了吗?
63亿从何而来?临沧给出6种林下解析
还有“奶爸”哄孩子画面!汛后云州依然暖
 
图片导读
 
沧源:班洪乡多举措推进新时代...
 
【兴滇润边】临翔:文化惠民润...
 
永德县:4.48万亩沃野披“绿装...
 
耿马:“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