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人文地理 > 去永德寻找茶树的祖先
去永德寻找茶树的祖先
发布时间:2022-04-14 15:38 新闻来源: 恒春临沧  浏览量:11293

永德县章太村的三株木兰是1亿年前白垩纪古木兰的子遗,而木兰被研究证明正是茶树的始祖。 

1.jpg

      各种奇茶树生长在这片士地上。永德县乌木龙乡高优生态园里的这课茶树高不到一米,树冠直径却长到7米,据说枝条有9000多,被当地称为“茶霸”。

作家阿城在《树王》里描写知识青年下乡要砍树王,当地人有畏惧、纠结和制止。直到今天,去临沧任何一个山村,别说砍树王,就算有人要走进作为童树的古老大树或童林中,村民们依旧会表现得情绪复杂,外人难以理解。但若对这种原始信仰有所了解,便会好奇、理解,然后尊重。

 2.jpg

永德大雪山

20世纪70年代,在临沧永德县章太村,这个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山村,发现了三株看上去尚处壮年期的中华木兰。此前不久,地质学家在云南景谷县也发现了宽叶木兰化石和中华木兰化石。近十多年来,一些对茶树关切的人开始奔着茶始祖之名,陆续赴章太这个偏僻山村“朝圣”三棵中华木兰。

木兰与茶树起源有什么关系呢?

大约1亿年前,地球还处在侏罗纪时代向白垩纪时代过渡,与此相应的是,地球植被从以裸子植物为主导,转而开始出现更高级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另一个比较好理解的称呼是“有花植物”,而木本有花植物中,最为原始古老的便是木兰目植物。因此,白垩纪时期便已经出现的木兰目植物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始祖。

 3.jpg

永德大雪山瀑布

此后的新生代第三纪,也就是大概7000万年前,被子植物开始繁盛,成为地球上最普遍的植物类型。被子植物其中一族的山茶目也不例外,第三纪时,他们已经演化得成熟兴盛。因此茶树的出现多被认为在1亿到7000万年前的白纪到第三纪时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生物演化越相近的生物,由于亲缘关系近,性状差异也越小。目前植物学界几种重要的植物学分类系统中,苏联植物学家塔赫(A.Takhtajan)和英国植物学家J.哈钦逊(Hutchinson)的植物系统及其进化谱系,都支持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而山茶目离木兰目非常近,中间仅隔着五桠果目。植物学家对比木兰目和山茶目植物的性状,尤其是我们所熟悉的茶树,发现他们确实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除了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根据化石实物研究,结合古地理、古气候,也得到了支持上述观点的推论。云南地质学家何昌祥在研究云南出土的木兰化石后,提出了木兰是茶树的始祖。

 4.jpg

永德大雪山古茶树

云南发现的古木兰化石都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又多出于海拔900米到1000多米的区域,可谓横向纵向都与野生茶树的分布区域重叠。其次,回溯这片区域的古地理和古气候,都处在一种有利于以木兰为主的被子植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甚至,多冰川活动的新生代第四纪都没有侵袭到这一区域。因而才有大量的古动物、古植物子遗在此得以保存,甚至继续生存繁衍到今天。

 5.jpg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章太村的三株木兰正是1亿年前白垩纪古木兰的子遗。

三棵中华木兰所处的章太村是一个俐侎人村寨。俐侎人这个属于彝族的极少数族群,纵然神秘独特,但与临沧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也有对竜林神树的原始崇拜。不同的是,他们对所祭拜的树林称“色林”而非童林,祭司称为“朵希”而非竜头。

6.jpg 

永德俐侎人

俐侎人在并不了解这三棵树植物学意义的情况下将其奉为神树祭拜,或许就是它们在近代得以留存下来的原因,或许也是它们在将来被得到更好保护并繁衍下去的最好方式。


相关阅读
贡象节:倾听人象共生的故事
来沧源开启一场难忘的美食之旅
重走双江勐库茶马古道 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织
 
四月到临沧 把日子过成诗
临沧:茶香里的非遗制作技艺
世界佤乡 秘境沧源
 
图片导读
 
贡象节:倾听人象共生的故事...
 
临沧临翔:傣族象脚鼓舞 舞出...
 
老李和他的芦笙...
 
最美阅读者:郭兴良...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