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红色沃土”孕育“绿色繁荣”
“红色沃土”孕育“绿色繁荣”
发布时间:2022-06-17 10:48 新闻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量:1633

 初夏时节,澜沧江、小黑江畔绿意正浓。
  作为临沧地区第一支人民革命武装力量诞生地,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大文乡千信村历经岁月沧桑,青松掩映下,矗立在千信村的圈控起义纪念碑,记录了73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激烈战斗。这段红色故事使千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大文红色革命文化遗址的首站,必然是百年榕树之下的圈控起义宣誓旧址,壮硕的大榕树,犹如一把擎天巨伞,蔚为壮观。他挺拔俊秀的身影里藏着对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如同生命的年轮一圈圈记载着往日的红色故事。
  1948年,为配合全国解放斗争,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出地下党员李培伦、“民青”成员魏文才、“新联”盟员王维人来双江、沧源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活动。1949年2月27日,李培伦等到大文乡争取开明人士浦世民在双江圈控(现大文乡千信村)发动武装起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发动下,参与圈控武装起义的革命武装力量在进军耿马和马台战斗中立下了战功。圈控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临沧革命起义第一枪。
  圈控起义胜利后,千信村各族群众从此“驱散乌云见太阳,翻身农民把歌唱”。如今,他们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成为现实,老区面貌“改天换地”。
  产业兴,老区才能长久“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月的千信村满目苍翠,稻苗、玉米等农作物铺满高标准农田。2021年以来,千信村立足区位实际和水土资源条件,综合治理田、土、渠、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路、‘三面光’水渠修到田埂边,种田种地方便了,有利于我们发展生产。”千信村村民俸正兴边整理沟渠边感慨道。
  目前,千信村已建成2000亩高标准农田,推广杂交稻旱种100余亩。千信村党支部书记李元华介绍,现在,村里新修了一条9.7千米的产业路、三条总长6.9千米的水渠,实现了田网、水网、路网“三网”连通,不仅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也调动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
  在千信村,满山绿油油的澳洲坚果树同样生机盎然,圆圆的果实挂满枝头。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俸德祥家的35亩坚果陆陆续续丰收了。他家面积最大、种植最早的一片10亩坚果林已挂果4年,去年进入盛果期,产量3吨,收入2万多元。这个数字,相较于以前种玉米的收入,翻了10倍。
  坚果、水稻、泡核桃、茶叶、橡胶、咖啡……在千信村这片红色沃土上,绿色的希望处处在涌动。
  环境美,老区才能更宜居。走进千信村,道路干净整洁,路灯整齐排列,鲜花开满村庄。
  千信村全面推广“村党总支+农户”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修建排水排污沟、进行厕所“革命”、完善绿化设施,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除每星期集体义务大清理1次和农户家庭门前三包之外,每天至少有1名保洁员负责清扫公共场所和村、组道路,同时每户每月交10元垃圾清运费,再由村委会统一清运垃圾到填埋场处理。
  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和人居环境 “大清理”“大整治”行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村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
  村民和,老区才能幸福满,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如何让圈控起义议事亭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一直是千信村村“两委”班子成员思考的问题。而今,他们找到了问题的出口——把圈控起义议事亭“搬进”村委会,成为村民议事亭,为村民、干部搭建一个交心换心的平台。村里有大事小情,村干部会和村民们在这里“议一议”,村里整治人居环境、安装路灯、修建排水沟等大小事务都在这里商议解决。
  近来,这个凉亭又热闹起来。村民们聚集在这里,和镇、村两级网格员梳理村里乡村振兴还存在的一些短板、薄弱环节,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近年来,千信村还结合红色村庄与民族村寨实际,组织村“两委”班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构建“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千信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村“两委”班子的和谐团结促进干群和谐、村民和谐;积极开展适合当地民族习俗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和谐村庄建设。
  山乡巨变,老百姓是感触最深的人。“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村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千信村村民俸正兴难掩激动之情。
  在党的春风沐浴下,如今,大文乡各族群众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了。
  依托圈控革命老区文化遗址,大文乡拓展生态人文旅游,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设千信圈控起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千信村承红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叫响“绿色大文、红色传承”品牌。
  大文乡党委书记吴贵达表示,将继续引导群众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神,重点抓好水稻、坚果、畜牧等产业,加大对道路交通、水利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大文乡,一个美丽的红色乡镇正携美好大踏步走来!(融媒体记者   张润芝 金维娜 张正霖 唐晓群 陈国瑞 李发良)

相关阅读
临沧市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助佤山少年健康成长
从口岸感受临沧边贸繁荣温度
临翔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沧耿马:谱好“六部曲” 建设幸福村
喜讯!临沧市再添“国字招牌”
国道G219线临沧龙镇桥至永德户乃段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图片导读
 
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
 
保护知识产权 就是保护创新...
 
甜美耿马 蓝花楹盛开正当时...
 
跟着《茶经》阅读临沧茶的故事...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