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临沧藏着一个“年轻”的小康村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临沧藏着一个“年轻”的小康村
发布时间:2022-06-18 10:05 新闻来源: 云岭先锋网  浏览量:1551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沧市沧源县龙乃村,看看这里的群众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31.jpg

△龙乃村风景秀美

龙乃村位于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9公里。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的佤族山寨,1960年10月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龙乃村不等不靠,奋勇前行,一跃成为边境线上的小康村。


人居环境巨变

6月的一场大雨过后,龙乃村显得异常秀美,山峦翠绿,雾气弥漫,如水墨一般。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回归纪念碑十分显眼。

碑文记载:“龙乃村自古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4年中英签署《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把班老、龙乃、永和等地纳入‘未定界范围’。1941年,国民党政府通过换文方式,与英国签订边界协议,将班老、龙乃、永和等1250平方华里的区域划入英属殖民地缅甸。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将‘班洪、班老部落辖区’和‘永和寨和龙乃寨’划归中国。”

32.jpg

△龙乃村隐藏在大山深处

“回归以后,龙乃村的日子逐渐向好,但是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处于原始状态。”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表示,“米粟刀耕火种,消灾求神拜鬼,锄者食不果腹,织者衣不蔽体”就是当年龙乃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龙乃村先后实施了危房旧房改造工程、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脱贫攻坚等,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龙乃村,红色的石棉瓦屋顶,白色的墙壁,干净的混凝土路面,房前屋后都种有植物,牛头、牛角形的路灯杆上挂着中国红的葫芦,处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33.jpg

△龙乃村新貌

然而,过去这里却是另外一个模样:村民住的是茅草房、油毛毡房且人畜混居,村里环境卫生也非常糟糕。村里全是土路,每年雨季到来时,连摩托车都进不来。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家以前的住房照片,石棉瓦竹篱笆房、石棉瓦空心砖房都是后来建的,之前住的比这些还差。”38岁的龙乃村村民赵志军一边翻弄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赵志军告诉记者,从能记事时候开始,住房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一家人。

随着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赵志军家终于建起双层小洋房。从一家6口人“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到如今一家4口人住上150平方米的小洋楼,这让赵志军对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信心。

村民们齐心协力抓好经济,抓好产业,抓好发展。

34.jpg

△村美民富笑开颜(资料图)


发展产业促进增收致富

随着环境的改善,龙乃村还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边旅结合”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旅游景观产业,培育新兴特色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促农增收产业,形成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在龙乃村游客接待中心一楼农产品展示区,村民赵尼宝的爱人陈萍正忙着向游客介绍龙乃村的茶叶、佤族包、蜂蜜等土特产品。

前些年,赵尼宝夫妇俩在沿海一带开饭馆,后来,又和朋友成立了岩网茶业有限公司,从龙乃村和周边村寨收购茶叶,然后再销售到省外。赵尼宝说,现在村子越来越好了,夫妻俩回到村里,就是想把村子里好的产品卖出去。

35.jpg

△民族节日共欢庆(资料图)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帮助下,龙乃村村民在增收致富道路上高歌前行。

赵志军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他家都是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但受天气等影响收成好一年坏一年。后来,他就转行养起了牛,最多时养了12头,去年一年收入在五六万元。如今,他的长女在勐董镇中心完小读书,媳妇在家照顾2岁的小儿子,做做家务和一些农活。他说:“相比以前,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

36.jpg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谈起村子的发展,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几年,村里在引导、帮助村民对茶叶等提质增效外,还推动发展肉牛、生猪养殖。”赵爱军说,一直以来,龙乃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甘蔗、玉米、茶叶等。这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让茶叶、甘蔗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的同时,还推广种植梨、李子、黄果等林果。

同时,村里还引进沧源县康弘牧业有限公司带动发展养殖业,通过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新建养殖小区、种植饲草,养牛1600头,养猪1200头,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1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邹鹏  通讯员 柳云


相关阅读
临沧市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助佤山少年健康成长
从口岸感受临沧边贸繁荣温度
临翔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沧耿马:谱好“六部曲” 建设幸福村
喜讯!临沧市再添“国字招牌”
国道G219线临沧龙镇桥至永德户乃段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图片导读
 
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
 
保护知识产权 就是保护创新...
 
甜美耿马 蓝花楹盛开正当时...
 
跟着《茶经》阅读临沧茶的故事...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