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边地文化 > 向祖国报告丨 回归碑前
向祖国报告丨 回归碑前
发布时间:2022-07-13 15:22 新闻来源: 临沧市文联  浏览量:29899

回归碑前(十一章)

许文舟

 

一、回归碑

眼前的石头,切割整齐,矗立为碑,赋予了龙脊、栋梁、砥砺的鲜明含义。

一颗英国人的子弹,射进了1934年1月21日的穴位。早就觊觎中国银矿的英军,在阿佤山丰肌之上,制造出深坑与陷阱。青山垂下眼睑,怒火中烧的牛角号,是一个民族向死而生的冲锋。

班洪王胡玉山理了把长刀,在仇恨里荡出刃口,把热血发酵的火药,填满枪膛。振臂一呼,南滚河两岸,都是醒狮和腾龙,幡然跨鞍出击。旱谷地里的妇女,山间采药的老人,纷纷奔赴刺刀的丛林。

长刀与洋炮对垒,仇恨与罪恶相见。丧魂失魄的侵略者,想不到发财的富矿,竟然成了他们的祭坛......

这场战斗,持续了四个多月,最终将英军赶出中国的版土。还布谷的暮春三月,修正了遭劫的沃壤,安顿好节令,再种上旱谷与传奇。一些人回家种地,一些人成了石头,镶嵌成时光无法围遮的璀璨。

理解阿佤山的历史,从一块石头开始。回归碑上的人,再也不能往返人间的小径。擂鼓、尝新米、给同样受到惊吓的五谷叫魂。哽咽的猎枪,在纪念馆里被锈迹与灰尘围猎。纪念碑前,只有鲜花与挽幛潸然跪拜。

人们在碑前折花、泡茶,刀削甜橙,网购玫瑰。每一块石头里,都有隐姓埋名的低泣。清香数柱后,执手相望,仰首阔步,仍然是我第一眼,看到碑的姿势。

 

二、夜宿班洪

 

穿过浓雾,我见一棵大青树,被鸟语涂改得面目全非。采访,就是抓着历史的主线,寻找穹窿之下的阿佤山,细小的感动。这一晚,我在四大嫂宾馆投宿。朋友拎酒上场,就冷落了雨洗的青山,赶路的白云。

不用酝酿,菜刀与藤条,都是故事的道具。提笔,便有逶迤的小路,变成逡巡的线索,而暴雨,刹那就将白天的辛苦,涤洗得有去无回。巡边的老支书,是此次采访的重点,以家常的方式切入,先数他家的牛羊,再顺着他一腿的风湿,还原守边固防的日常。

情人树,已老得弃须娑婆,一些场景,就这样跟我回到住处。解读班洪的小册子,四大嫂的黑白照片,突然让我想起漆黑的夜晚,笙歌与篝火。

枪眼与弹坑已被修复,人们常常在一块石头前凭吊。仇恨中迸出轻蔑,欢呼里绽开欣慰。有怵目惊心的美,源于清辉冷冽的涧溪,血与火反复熏蒸的大地。班洪是一些人的名字,守护着边境线,让禾苗循着节令,村庄洋溢幸福。有人出发,有人停靠。有人放歌时代,有人纪念痛苦。

索然无味的月色,因为一场收复失地的战斗,变得很有滋味。就是在月光下,三个年近九旬的老人,用方言还原了收复失地的故事,17个部落的三路出击,后面跟进,多民族的抗英队伍。

四大嫂创业故事,早就随新华社的通稿,成了典型。重温,不亚于聆听一场战斗。菜香与炉火,栩栩凸现。炊烟把青春熏为暮色,岁月将英雄败为回忆。

放眼,稻谷熟在故事的胸前,木鼓惊呼声里,苦难与不幸早已轻轻翻了过去。

 

三、莱片卡点半日

 

报到的当日,他们就开始搬砖、和泥垒墙。莱片界桩前后7公里,是他们的战壕。和平,是守卫换来的生活。

劈柴喂肥炊烟,简单的灶台,六个大男人,得轮流当厨。有的偷渡发生在半夜,有的潜逃出现在深更。把24小时反复打量,才能发现滋生的阴谋。

不长的公里数,有讲不完的故事跌宕铺展。公母山绿冠巍峨,栽扎着守边人的忠诚。青峰峻岭下,有头戴花翎的蝴蝶,更有移花接木的阴谋。不动刀枪,有种较量斗智斗勇。

从雨的残水中,淘米、洗菜。衣被早就被辛苦打湿,再被骄阳弄干。焦渴的莱片卡点,连苍厉的猿声也显得沙哑。一碗水,从点长手里端过来,我接下,又悄悄放回到桌上。

离他们不远处,是待收的玉米,等着支付的开支。他们不能分心,再瘦的山径,也会捅出天大的漏洞,平常的密林里,也会上演走私与偷渡。

他们开垦土地,种上青姜葱蒜,南瓜结果,守边的任务远没结束。两条猎狗,是卡点夜晚引线。

风刮,雨淋,一面党旗永远是魂。一场场短兵相接的抓捕行动,除了明枪,还要警惕疫鬼。点长老周,已三个月没回过家,副点长老李,因为战疫,没能与老母亲见上最后一面......

我在这个卡点住了一晚,月色潺湲成溪,梦醒处,安宁,是一些人由近而远的脚步。

 

四、四大嫂饭店

 

这个故事的主人,略略大于我的出生。1965年春天,春嫂背着背包,从沧源县城徒步来到班洪。两间破草房,是这个饭店的全部资本。

寒山失翠,草木无衣。一张1970年的旧报纸,已经氧化成碎片,四人大嫂办饭店的事,翔实得无法再添进去什么。 四付肩膀,被背柴的绳索勒出沟壑,炉火映照的脸膛,早就划上了岁月的裂纹。十九岁,二十岁,还有更小的一个才十七岁。捣衣、洗菜、酿酒、喂猪垄断了她们的双手。她们也会给父母写信,孝心,其实一直在她们无垠的心田游弋。

只是,大嫂没有参加公公的婚礼,二嫂错过了母亲弥留人世的最后时日......

穿针引线的指节,缠上了风湿。她们劈柴的手势,力拔群山。谢绝了上级的修缮费,按时下的意识已无法理喻,她们打树杈,削篾丝,割茅草,合泥抹墙 ,很快盖起了四间草房。废品堆里找来铁锅,自己动手的猪圈,年年出栏。

饭店里,她们既是大厨,也是配菜的小工,服务,是她们的使命,这两个字眼,无法锈蚀破损。她们没有倚仗国营,坐吃山空,而是从一粒米开始,拨好增收节支的算盘。

她们在班洪花销了青春,她们的名字,成了一个饭店的招牌。夜晚,她们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白天,她们在为人民服务中精益求精。

国庆21周年之际,春嫂代表饭店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她的心仍然班洪,想着佤山,想着为人民服务。

四大嫂饭店还在营业,端起茶杯,历史并未远去......

 

 

五、杨燕妈妈

 

每次下乡,她都要带着几双防雨鞋,她知道边境线上泥泞,常常让民兵们身浸寒冷。

她的工作日志,总是缺一些物品。孤寡老人的布衣,留守孩子的作业本,饮用水管已经老化,硬板路又需要修补。她很会发现,谁家的门迟迟不开,谁家的田地禾苗太瘦。

她还要负责一个光棍的起居,按时上门敦促出工,关心灶窝里的柴,铁锅里的米,再筹措化肥、种子。过年的对联,粮油,她都是省了又省的工资里,一笔不小的开支。

她有人世的悲欢,却从来不展示阴的一面。老伴躺卧在病床,公婆没有照料。夜晚靠药说服入睡,天明必须拽开骨头里的风湿起床。

跳舞的大妈们没有音箱,她拿出半年的工资,自己吃得简单,甚至省到舍不得给自己买双新鞋。

父亲去逝,她只守了两天,疫情防控就是命令,她就返回到单位。好些时间过去了,每次想到这些,她都会难过得流泪。

本来只准备在村里两年,转眼已五年过去。生活灌浆,季节里的碧绿升华为金黄。杨燕留了下来。与大水井村民一起,栽插夏禾,抚摩秋寒。

在大水井村,你不少人喊她妈妈。我不奇惯。把内心最软暖的部分赐与需要帮助的人,就有母爱的百这百成分。

 

六、芒黑品茗

 

有的想跃出水面,有些乐意沉潜。需要捧到阿佤山的高度,才能品出,一片树叶的苦与甜,完全在模仿芒黑的时日。

人们围绕着一片树叶慢慢老去,只有品茶的时候,才还原自己青葱岁月。一片叶子下树,再上揉捻、萎调、烘烤的程序,才能藏下一座山的秘密。

天上人间,在茶面前,都是一样的嗅觉与味觉。秋叶已重,生灵归隐,依旧是一片树叶,冲泡与烹煮,才能还给现实从前的苦涩。火塘的边,煨着家常的土罐,这一切,都是我小时故乡的天伦推演。茶凉,往事成就秋风。

我也上山,采一片树叶,我感觉群山喊痛。惠风,是阿佤山的轻轻呼吸,尝一口,就知道芒黑的乡愁多重。一片树叶,萃取了山的冷艳,水的凝芳。

此刻,我在朝阳里,望着茶叶下树,纤指舞动,一片茶依旧晃荡春心。山的脉络,经由绿色泅渡,岁月便让芽叶变为醉人的汤水。

火塘旁,尊卑长幼,茶碗举过额线,便接近诸神。苦涩是可以化解的生活,而生活总能勾兑成佳茗。

一泡,从遥远走向遥远。茶叶纷杳踏至,像梦里故人投桃送李。沸水有伤,借茶叶忍痛煎熬。茶歌早已魂归,先苦后甜像谁的墓志?

 

七、茂隆银矿旧址

 

只有霜花酷似,芦絮高仿,茂隆的银子,可化为流水,也可铸成汉字。细腻得比月色还绵柔,据说贴近谁,都会让灵魂皈依,心神宁静。

在阿佤山的余绪,有银矿的神秘入口。姓吴的老板努力尝试,在北斗七星下的纬度,校正司仪。最后还是神示,为一片滩涂押下典当了家产。

少不了请青龙与白虎出场,再摆一坛好酒,鸡毛蘸烈日,临摹了阿佤山的火热。破土那日起,就揭开了一场战役的黎明。

卸掉财心,媚骨,逢迎一座山开肠破腹。那需要虔诚,一一推演。开挖前夜的鸡鸣,祭祀的香火,都已收入野史的囊中。吴尚贤未送出的银手琢,爬满虎豹。传说的丰银,都化成长河,流向刀刃。

有银的土地,也滋生阴谋。黑状与暗器,让吴尚贤躺枪。那些跟着他的汉族兄弟,在阿佤山散去,像浓雾,有山的祖籍。

站在银矿旧址,杂树生花,苔鲜堵住了想说的历史。深坑像疤痕,架在阿佤山的余脉。坍塌的矿眼还睁着,蛛丝像血迹,无法到达沸点。

在展览馆,女子与银饰总是相谈甚欢。纯银的白鹭,绾着少女的乌发,变得与矿,无法相认。

 

八、166号界碑

它这么一站,就把一个国家的尊严浇筑。166号,到过沧源的人,都要站在碑下,怀念或沉思。不高的水泥建筑,是一部有血肉的历史。

第三次来到这里,我需要做的不是拍照,视频,而是躬身,然后亲手抹去,苔迹与泥渍。这样的对视,我早已把祖国具体为一寸泥土,浇罐出来的数字。

守边的人,也是在这个数字面前,数着无数个既属于自己,也属于祖国的晨昏。彼岸有花海、蜜蜂,他们知道,脚下是主权与祖土。扎下,象基石,也是耸立,像一座高山,有着祖国的崇高。

这里也是紫燕的故居,春风的码头。却也可以独坐,欣赏巨龙竹,像战士站在点将台,随时出征。一千条归途,都要经过这里。山谦让着,给河流通过。

利益与阴谋,常常孪生。伺机从最黑的夜色里,抹去狐迹。站在166号界碑前,身后是无限美好的江山,人民与丰收在望的田亩。我无法停下追思,无数人的鲜血,才养活了一块石头的伟岸。

沿着界碑,我举手敬礼。在这个岗位,有人成了怀念,有人成了山水。

 

九、点长李学明

 

见到他,怎么一下又想到高山?尖锐、冷硬,延宕。他在捉摸疑心很重的脚印,在夜里的方位。然后,他开始挥拳,抗击着袭上全身的倦意。

没有缤纷阔远的音律,时间的潮声,密布在乡思的滩涂。他离家时麦苗返青,小孙女正努力学叫爷爷。农事密植的土地,是孑然一身的老伴。

他说话的语束有点缓慢,根本就不像他抓捕偷渡者那样利索。他的肘部,有夜晚擦出的伤,缝了数针,线还来不及拆,就有另外的腿,接着崴伤。这个点上,没有人比他年纪更大,但他时时爱护着年轻人,带一支队伍,需要爱心与善良。

他只是守边员,从劳动的田间,转身成为战士。他忘不了禾苗走到了收成,种子变成了丰硕。

他很坦荡,说着每一次险些被打,掳起裤腿,绕膝的风湿,再一次证明,点长的官不大,却要付出许多。

交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也不是每个英雄,都可以说出孱弱的心头,自豪与遗憾。他的事迹,布满陉道与葳蕤的密林,撷取每一天,却有与众人无法相比的泪点。

 

十、警花金凤

 

在阿佤山,有人喊她闺女,有人叫她妈妈。

采访她时,她打开一本贴有小星星和千纸鹤的纪念册,那是失去母爱的孩子,拼凑出来的心里话。那是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姑娘,一颗对折的心。

她本可以在职场,完成交办事项,写职称论文,花时间擦亮门窗,把家人的口味弄得十分周全。她一直在忙,给孤寡老人添衣煮粥; 陪留守孩子作业、游戏。

纸做的小鸟,始终不会吐出亲切的呢喃,但那一双折出纸鹤的小手,已被金凤紧握,这一握,便镀亮了孩子心里的云翳。金凤获得过许多奖项,而一声妈妈,是她这辈子最高的荣誉。

不幸,常与人生遭逢。生命,却需要呼应与温度。他关心过戒毒成功的男人,一把吉他,既是生活的来源,也成了普法的道具。采访就在金凤的单位进行,有人找她诉说,有人来听她指引。

她还年轻,却能牵引一个梦,放置星辰。她做得很实,爱不用虚拟,安静的良心,有时也会感到无助。

合上纪念册,我知道那些在信中迂回的孩子,总在寻找开口说谢的道口。人海茫茫,能安放内心的人,早就让爱的光逐出了内容单一的阴影。

 

十一、采访马落村的界边员老周

 

他抖了抖身上的湿衣,14公里的国界线,就是我采访的话题。他身后,是逶迤的小路,荆棘布道,野草密植长天阔野。

吠声与乌啼,算是老周最长情的陪伴。他从自己的年轻说到发白,他口含节令,却无法扶正农历,让妻子一人播下小麦,再喊醒土地。

14公里的国界,是他的祖国,他必须学会审视,甄别,分辩鼠迹、虫语、狐疑的脚印。岑寂的山谷,有回声真好,壮胆,只用想一想,当年抗击侵略一寸土壤一寸血的鏖战。

我见到他时,他刚穿过野麻地,湿透的全身尚有雨的喧哗。14公里,他走了半生。他还要走下去,从低谷到山梁,从茂林到蛮荒。记录了满满一本的故事,嬗衍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剪影。

他的故事,从他初中毕业回乡开始,一把砍刀挂在腰间做伴,原来只准备替人巡弋几天,结果,这一走,就是34年。

不是简单的脚印重叠,不是机械的时间相加。他走着,让更多的人安享煦风和暖日。他走着,儿子加入,甚至才上小学的孙子,也成为他巡边的助手。

老周带着我,去看界桩,上了青苔的水泥桩,鲜红的一面是中国两颗大字。用手抚摸,就感觉到摸到了祖国的血脉。

14公里的边境,老周栽了柏、松、槐。每次巡边,他都要点名:“出列”,就像检阅他的战士。身后鲜红的五星红旗,让他从没感到过孤独。

 

 

 

 


相关阅读
从耿马泼水舞曲爆火看民族文化如何出圈
故乡鲁史:青龙桥上茶马情
在南迫
 
家乡的文笔塔
夏天背叛了夏天(外两首)
佤山的月亮(组诗)
 
图片导读
 
彩云绚烂温度临沧...
 
“六个关键词”之“我是临沧人...
 
“六个关键词”之“谋定而动”...
 
凤庆:百年烟雨“琼凤桥”...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