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发布时间:2022-07-24 09:00 新闻来源: 《民族画报》  浏览量:1603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1区7县,常住人口225.8万人,是云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伟大旗帜,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全面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深入持久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临沧市和凤庆县、镇康县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临翔区已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临沧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

 党的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各民族、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履行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从政治高度、全局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列为全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内部巡察、政绩考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深化党建引领,注重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助推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强边固防等深度融合,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临沧市关于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实施意见》《临沧市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临沧市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法规和制度支撑。
  临沧市委、市政府把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临沧市人才工作的意见》《2018年-2022年临沧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文件,每年开展领导干部民族宗教工作理论培训,全市党员中少数民族占比达40.91%,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中少数民族占比达41.25%,11个世居少数民族均有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同时,市、县(区)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各级各部门积极整合资金,加大对辖区单位和行业管辖单位创建经费补助和支持力度,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全面深化创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临沧市委、市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各民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
  ——强化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抓实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体系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必学内容,列入“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家庭”的教学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依托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平台和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省级研究基地和1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馆,广泛开展学习研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48次,县级以上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100余次。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群团、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团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凝聚思想,汇聚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共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举行“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层次挖掘“班洪抗英”“班老回归”“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红色资源。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建设一批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工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制定新时代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公约,发出创建倡议书,在新华网、政府网站、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制作推出一批宣传片、短视频、微电影等,刊播稿件1万多条次。
  ——守正创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沧源佤族木鼓舞”“临沧傣族构皮手工造纸工艺”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培养47名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打造120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创建5所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3所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2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69个特色村寨、28个国家传统村落。组织开展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打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民族民俗文化节庆品牌。推出一批民族优秀文化文艺精品,《我的乡村》等作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宏仲嘎光》《菩仿》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魔巴的新房》等民族题材微电影先后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获奖。
 
 依托创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临沧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积极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努力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中心城镇、易地搬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为抓手,实施城镇提质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以各族青少年为重点,借助沧源县“海峡两岸民族文化交流基地”等平台,组织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以沪滇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为重点,推动本地和东中部地区双向就业创业、投资兴业。
  ——积极谋划,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找准创建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十进”活动。在进机关方面,突出部门主责主业,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大练兵活动,切实在项目、资金、技术上落实创建工作。如,市政协创新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在边境乡镇、村设立了协商议事平台和场所,助推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的“临沧经验”在2020年全国政协工作交流会作为典型进行交流发言。在进企业方面,突出企业社会责任,让企业在发展中积极“反哺”社会。在进社区方面,运用大数据抓好城市民族工作,突出社区服务功能,搭建干群交流平台,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如,临翔区玉龙社区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智慧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在进乡(镇、街道)方面,突出解决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进学校方面,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课,落实学校负责人开学带头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学第一课”责任。在进医院方面,以“医共体+医保总额打包+医防融合促健康管理与服务”的“云县模式”,实行“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在进服务窗口方面,突出解决进城农民工、各族群众对政策不了解、诉求不通畅、办事多头跑的问题,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在进景区方面,突出展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进军(警)营方面,突出军民共建美好和谐家园的目标。如,凤庆县洛党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工作,“3+1”矛盾纠纷联调模式在全省进行交流推广,“3564”措施禁赌示范村创建工作经验被公安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在进宗教活动场所方面,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进一步铸牢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展创建联动,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临沧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加快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临沧精彩”。
  ——突出重点,城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完成2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率先在全省消除了农村危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开启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建成中国首个国家级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张守攻院士工作站”“朱有勇院士林下有机中药材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临沧。
  ——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承载临沧各族人民百年梦想的大临铁路提前建成通车。墨江至临沧、镇康至清水河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从零到建成368公里的重大跨越。临沧机场完成改扩建,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凤庆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水网、能源保障网、现代物流网、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耿马灌区等58件重点水利项目,水库总库容达6.1亿立方米。临沧火车站、云县火车站和清水河口岸物流园区项目顺利实施。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试通首发成功并开展了13批次试运,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一期建成通气。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98.4万千瓦,全市电力总装机达877.3万千瓦。有线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8县(区)城区实现5G网络覆盖。
  ——以人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2.04%,高于全省1.8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99%,高于全省1.8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6个百分点。普通高考成绩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中考成绩优秀率排名全省第一。“十三五”以来,全市考取“985”“211”双一流大学3648人,其中,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近60人。健康临沧行动深入推进,云县“医共体”改革经验做法成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8县(区)列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兜底保障网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住底线,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进展。坚决守住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澜沧江、怒江、南汀河等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建立自然保护地17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6.7%。8县(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注重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边疆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临沧市委、市政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创造性地做好临沧“边疆”“民族”两篇文章,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治理,依法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开展“平安临沧”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边疆基层治理“临沧模式”。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多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过涉民族宗教因素的社会不稳定事件。
  ——守好国门,夯实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责任。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工作,持续推进隔离缓冲带四级缓冲区建设,实现了不发生规模性输入、不发生冲卡闯关、不发生扩散外溢的目标。
  ——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落实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巩固宗教领域专项治理成果,教育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
  通过努力,临沧市521个单位被国家、省、市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19个模范集体和953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创建工作覆盖率和重点单位场所覆盖率均达1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临沧市各族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等不靠、守正创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奏响各族群众守望相助谋发展的时代之歌。
         

相关阅读
临沧市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助佤山少年健康成长
从口岸感受临沧边贸繁荣温度
临翔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沧耿马:谱好“六部曲” 建设幸福村
喜讯!临沧市再添“国字招牌”
国道G219线临沧龙镇桥至永德户乃段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图片导读
 
文化中国行|沧源“摸你黑”狂...
 
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
 
镇康县创建为第四批“四好农村...
 
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