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沧源 > 沧源:小茶叶育出大产业
沧源:小茶叶育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2-09-16 15:06 新闻来源: 临沧学习平台  浏览量:28018

刚吃完午饭,顾不上烈日当空,佤族群众鲍曙华又赶到茶地里采秋茶。

茶地里,整齐排列的茶树又长出一拃多长的嫩叶。开启采茶机后,在一阵轰隆声中,鲍曙华几分钟就采了10多斤茶叶。

 fe1ffb6560f7448aa792058bd3a429db.png

公播村。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以前人工采鲜叶供制作饼茶,精挑细琢,时间精力消耗多、量上不去,收入也不高,情愿把茶地放荒。”鲍曙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趁着休息间隙向记者介绍,家里的36亩茶地,去年纯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有望超过4万元。

鲍曙华今年55岁,家住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公播自然村。

贺岭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全村288户村民拥有茶地3000余亩。此前,因传统采茶加工方式限制和销售渠道不畅,该村每亩茶地收入最多也不超过800元。良好的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效益,大片的茶地一度荒在山上。

如何破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沧源县相关部门引进了专门生产CTC红碎茶的龙头茶企,茶厂就建在公播村。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了当地丰富的茶叶资源。

走进建在公播村边上的CTC红碎茶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机器轰鸣。

 90befac71e0f4526a776c720b643d3a6.png

鲍曙华操作采茶机采茶。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我们的红碎茶原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销量不愁。”在一片隆隆声中,该车间负责人大声介绍,近年来,因新式茶饮流行,CTC红碎茶专供茶饮企业,供货渠道稳定,需求量大,对鲜叶采摘长度要求较长,方便机械采集。

“以前1亩茶要5个劳动力才能采完,现在我1个人1天就能采3亩茶。节约的时间不但可以进一步把茶园管好,还可以做其他事情,省心又省力。”鲍曙华感叹,CTC红碎茶生产企业激活了贺岭村村民种茶的积极性。

“从小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线,走对路子,1亩茶收入翻了2倍,漫山遍野的茶树成了佤山人民的‘摇钱树’。”糯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志坚如是说道。

据了解,目前,CTC红碎茶生产企业已辐射沧源县6个乡镇18个行政村,辐射带动3233户农户增收。

CTC红碎茶产业不过是沧源县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全县产业基础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目前,沧源县充分利用全县绿色生态资源,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糖、茶、果、菜、牛、烟、米、蜜、竹、旅游”为主的“十大亿元”产业,为沧源县的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符皓   蔡树菁   编辑:付元刚)

 


相关阅读
沧源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幸福家园
小辣椒撑起增收幸福伞
沧源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
 
沧源:生态茶林正芳菲
《春暖阿佤山》创作采风团走进临沧沧源
临沧沧源:党建引领 齐心协力建设好美丽家园
 
图片导读
 
来临沧双江邂逅一场“黄金雨”...
 
临沧坚果:规范化管理 特色化...
 
市委议军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
 
张之政在开展高考巡考工作时强...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文明 网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3208;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