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能够活着,就要把他们的使命继续下去。”战友,是他心中的榜样。沿着战友曾经战斗过的足迹,他奋战在禁毒斗争一线,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抓捕,都是以命相搏。他用青春与热血继承了战友遗志,用舍生忘死和赴汤蹈火的勇气和担当,回应了一个人民警察的初心。 
“我的战友牺牲了!”1995年,反映禁毒战斗的纪录片《中华之剑》在央视播出,那场发生在镇康县境内的血与火的禁毒战争,震撼了无数人。大家记住了禁毒烈士张从顺、王世洲,也记住了为战友的牺牲泣不成声的缉毒民警石林。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石林,如今已到快退休的年龄。
1982年,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临沧招录130名禁毒民警,组建全国首批专业缉毒队伍——临沧地区缉毒大队,刚刚高中毕业的石林原本计划去当兵,当看到招录公告后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经过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石林成为镇康县公安局的一名缉毒民警。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是强边固防的前沿阵地。入警后的石林被辖区禁毒形势所震惊,面对因吸食毒品而家破人亡的案件,更是激起了他坚决禁绝毒品的决心。
禁毒民警的经验得益于日常积累,为了尽快适应禁毒民警的角色,石林主动向老民警请教经验,如何审讯、如何抓捕、如何化装侦查,逐渐熟悉了缉毒工作。一天黄昏,石林和两名老民警到边境线进行巡逻,在离边境线不足500米的距离,有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出现在了石林和战友的视线内。“站住,警察,请接受检查。”第一次出任务的石林既紧张又兴奋,大胆出击上前盘问,两名男子没有回话,扔下一个背包便分别向边境线逃去。“站住!”石林和战友奔向2名嫌疑人,一名嫌疑人在路过一个水塘时一脚跳进去,紧跟其后的石林想也没想,也跟着跳进了水塘,在水中几个回合的扭打之后,石林把嫌疑人拖上了岸,打开背包,里面装满了鸦片。
悟性极高的石林快速成长为业务尖兵、工作骨干,因为身形一直消瘦,组织便让他充当“买家”潜入贩毒团伙内部执行任务,为让自己看起来瘦得就像一名“瘾君子”,身高1.75米的石林一直把体重控制在110多斤,他把“毒贩”的特征揣摩个遍,运用到每次化装侦查中。第一次化装侦察,石林假扮成“瘾君子”式的“马仔”,单枪匹马与多名持刀毒贩当面交易。双方见面之时,狡猾的毒贩面目狰狞,数双眼睛一直盯着石林,现场气氛异常紧张。为了打消毒贩的怀疑,石林不慌不忙地开始表演,打哈欠、流鼻涕、淌口水等各种精神萎靡不振的丑态表演得惟妙惟肖,毒贩确认他“毒瘾”发作后才肯进行交易。当毒贩拿出毒品的一刹那,石林和前期埋伏的战友果断出击,当场抓获毒贩6名,缴获砍刀5把、海洛因10公斤。

1994年8月31日,石林作为专案组成员,与战友配合伏击境外毒贩,在战友张从顺、王世洲遇险的危急关头,他不顾危险,冲锋在前,连夜追击,成功将毒贩抓获。当听到战友牺牲的噩耗时,他失声痛哭。那一刻,也更加坚定了他“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的决心和意志。
沿着战友的足迹,在27年的禁毒生涯中,石林共参与侦办各类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参与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石林调离禁毒岗位,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但他为民服务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他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在疫情防控执勤点值守达560天。

从警40年,石林是禁毒人民战争的“践行者”,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先锋”,也是边疆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荣获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称号。(编辑:廖云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