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雪山万木叠翠、碧色四野、白云拂岭。仰望万明峰,绵绵远上;俯察顺甸河,穿谷涌流。感染于雪山的夏景之美,不禁想起前人赞美雪山镇的诗句:“云来山入梦,雨来山洗容。云雨共来时,美景如画中。”适逢夏雨,登高而览,烟雨村庄,迷离若幻,前人所咏果然不虚。我亦附庸打油几句:“遥望万明峰,云雨共妆容。时来入夏盛,绿意满乡中。” 雪山镇,民国时称凤梧乡,名颇文雅,应为凤栖梧桐,即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立意而名。后易名雪山区、雪山乡、雪山镇。凤庆县大雪山主峰万明山(万寿山)在其境内,海拔3098米,雪山之名由此而来。只是雪山无雪,我想冠以雪山之名是意在显示其高了,心生两句寄语:“雪操冰心,山高水长。” 有人说雪山镇的特色可简练概括为“七镇”:生态旅游小镇、人文荟萃小镇、千年玉兰小镇、古韵核桃小镇、古茶飘香小镇、红色教育小镇和商贸集散小镇。千年玉兰最具代表,可谓雪山靓丽的名片,于是专程走访。 雪山王家寨千年玉兰近几年声名鹊起,往访者渐众,我亦生往访之心,几次有人相邀,都未成行,此行顺便却错过花期。去的路上不断回想图片、视频中千年玉兰的形象,苍劲虹曲、干簇万朵、霓裳片片、束素亭亭,想起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心生疑问:如此高洁之花何以生在乡野以致千年,由何而来?由谁手植?带着疑问已入了玉兰园,道路旁侧遍是新植玉兰,正抽枝发芽。曲径通敞,稍远即见名声日隆的千年玉兰立于坡面上,映日华盖、摇风散茵、叶色天青、层层叠叠,如美人云髻。四下无杂,木栏围护,顿生一树千年,莫不静好的感觉。抚栏而观,覆荫巨大、繁枝含苞、孕育花蕾,间或有果,红腮绿颜、开裂见实,赤色之子落于树下。旁有碑记,为玉兰树保护纪实,昔时玉兰树下乱石堆叠、污杂遍布,后逢脱贫攻坚和旅游村示范,搬走乱石,拆围除污,保护有加,千年玉兰卓立之姿渐显于世,声名乍起,引领美丽村庄、生态旅游,形成一树(千年玉兰树)六园(玉兰园、樱桃园、冬桃园、枇杷园、古茶园、古核桃园)一厂(玉兰花茶体验厂)一湖(月亮湖)的生态旅游格局。 落坐玉兰茶楼,伴茶而啜,馨气四溢、唇齿留香,一杯茶中有着千年岁月。执茶的女士说玉兰亦可独饮,清新淡雅、微苦回甘。玉兰花可食药两用,治头疾最好,传说诸葛亮擒孟获置庆甸,有将军押解,途经王家寨时风寒头痛,四下寻药,得王家寨玉兰花煎服,头疾顿消,遂下令严加管护,不能砍伐乱采,以致千年犹荣。传说总是美好的,如今的王家寨已开发出玉兰花茶、玉兰花宴,其中玉兰花泡茶、玉兰花煮鸡、玉兰花炖鸡蛋最受欢迎。玉兰植于何年不得而知,有说周朝、有说春秋、有测龄为2900多年,其名木档案却是真实的:树径1.4米、树高15米、覆荫300多平方米,为云南最古老玉兰花树。 玉兰,又名望春花、辛夷花,为著名观赏花木,栽培历史悠久,据资料载始于春秋战国时。古时统称木兰,明代始有白紫分称,白者玉兰,紫者辛夷。《群芳谱》言:“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学圃余疏》言:“玉兰早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春。”木兰树可作构材,为梁称“兰橑”,作舟称“兰枻”即兰舟,宋词中就有李清照的“独上兰舟”以诉思念,柳永的“兰舟催发”以表离情。玉兰花可提取芳香油,干燥花蕾称辛夷,有祛风通窍之效,可作食料,增香提味,可以熏茶,蕴韵盈香。玉兰花性清不浊,不惧不忧的个性为历代文人喜爱,入诗入画。有诗“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干队雪成围”,对玉兰极尽赞美。明代大画家沈周素爱玉兰,作画并题诗:“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乡人情深,千年如一。相信一个玉兰植遍、飘香四处的“玉兰小镇”将为期不远。我亦许下愿望:虽迟了千年,但不愿再错过王家寨下一个玉兰花开、衣袖满香的春天。(作者:李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