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人文地理 > ​芒团:白棉纸600年的前世今生
​芒团:白棉纸600年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4-20 09:24 新闻来源: 今日临沧  浏览量:176107

一点一点把纸浆撕开,用双手迅速将水中的纸浆搅开,再用均匀棒拍打纸浆……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亲眼见证了一片片构树皮是如何在傣族老人引弄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白棉纸。

 640.jpg

今年70岁的引弄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造纸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引弄老人也记不清自己撕过、搅开过、拍打过多少纸浆……但她知道在纸浆的浮沉之间,构树将跨入时间长河重生成白棉纸。

 640 (1).jpg

从树皮演变成纸浆的“魔法”,其实已经在芒团村流传了600多年。

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地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以及“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11道工序,与《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构树皮造纸术一致。

 640 (2).jpg

在另一个非遗传承人艾影手中这项手艺又得到了新的延续,传统的白棉纸被她嵌入花草形成图案,成了精美的工艺纸,并做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笔记本、扇子、灯笼、茶盒、手提袋等多种文创产品,这些产品远销上海,并出口泰国、缅甸等国家,可观的收入吸引村民纷纷向她和引弄老人学习手工造纸技艺,“现在村里好多人都会来学做纸,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引弄老人笑着说。

 640.png

600多年的传承,使这套手工造纸工艺已深深地植入了芒团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科技怎么演变,社会怎么发展,手工造纸技艺的文化符号已经嵌入当地人血液里,不断传承发展,“噔—咯!噔—咯!”,来到村子里,捣纸声依然悦耳。

 640 (1).png

目前,芒团的手工构树纸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画院的制定化、订单化产销模式,从几百到上千元一张的画纸正从佤山奔赴全国各地。

(记者:李贵典  田晨星   编辑:付元刚)

相关阅读
咖脉:澜沧江转身时的琥珀色诗篇
傣族象脚鼓:一鼓传千年,匠心载万象
沉醉于此间烟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365天
 
来孟定,邂逅最诗意的栖居
舌尖上的临沧奇遇记:非遗美食的“叛逆江湖”
云南足球,于高原之上书写热血
 
图片导读
 
沧源:班洪乡多举措推进新时代...
 
【兴滇润边】临翔:文化惠民润...
 
永德县:4.48万亩沃野披“绿装...
 
耿马:“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