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接续奋斗百年路 奋楫扬帆启新程——临沧市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彩答卷
接续奋斗百年路 奋楫扬帆启新程——临沧市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彩答卷
发布时间:2023-07-21 10:03 新闻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量:1173

7月,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班鸽村,道路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人工湖碧波荡漾,佤族民居古朴别致,身着佤族服饰的村民或在劳作、或在闲坐聊天,和谐动人的画面犹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曾经的班鸽村,交通闭塞、水电不便,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如今的班鸽村,组组通硬板路,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新居庭院,家家有稳定收入,加上风景秀丽的环境,成为游客追寻的诗和远方。

不止班鸽村,放眼临沧大地,一座座青山间,一片片沃野上,一处处产业园里,一幕幕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一个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拔地而起、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通畅、一面面各族群众富足幸福的脸庞笑靥如花……一个个山乡巨变,汇聚成全市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彩答卷。

产业为基 撬动富民增收“大杠杆”

巍峨的连绵青山间,澜沧江奔流而下。如梦如幻的云海深处,临翔区邦东乡昔归村已从曾经的偏远穷寨子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茶区,而拥有昔归茶的村民,更是在几年前就步入富裕的快车道。

2019年,临翔区实现4个贫困乡退出、56个贫困村出列,10814户4302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脱贫后,临翔区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2022年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4117元,同比增长18.5%。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临沧是农业产业大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产业的发展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把贫困主体嵌入产业的价值链中,通过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是市委、市政府采取的首要措施之一。

临沧拥有全球顶级的茶叶产品,其中包括勐库大叶种、凤庆长叶茶两个国家级良种,双江冰岛、临翔昔归位列三大顶级古树普洱茶中。截至2022年底,临沧市茶叶种植面积209.3万亩,茶叶产量16.4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294.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茶叶产业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茶叶,临沧还是全球最大的坚果种植区,全国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之一和滇龙胆种植基地、云茯苓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蔗糖产区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是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临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

近年来,临沧各个主要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不断推陈出新。

金融助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凤庆县“滇红第一村”安石村游客如织,人们踏青赏花、纵情欢歌、体验“滇红”历史文化,尽情享受春日美好时光。

“滇红第一村”项目的开发建设,是该县通过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带来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成果。凤庆县是云南省9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县之一,自2021年7月在全省率先启动示范创建以来,县委、县政府联合市级主管部门,以政银企联席会议为平台,并配套金融链长制、金融服务团等措施,推动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精准对接,有效解决银行“不敢贷”、企业“融资难”和地方发展“推不动”的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而是成为人们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临沧市充分发挥金融作用,金融信贷投放持续向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倾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2022年,全市实现涉农贷款余额375.24亿元,增长11.99%;农业总产值475.98亿元,增长5.6%,增速排全省第4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275元,增长17.8%,增速全省第1位。临沧大地,奏响了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牢记嘱托 绘就幸福乡村新图景

“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说。赵爱军介绍,2000年以前,龙乃村的村民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水靠人力挑,吃的是杂粮,到外地要走几天的路,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住在不漏雨的房子里、能饱餐一顿白米饭。现在,大家生活在花园一样的环境里,住的是别墅式的民居,真正实现了寨在画中、人在景中、幸福生活在手中。

龙乃村位于沧源县城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村寨,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龙乃村采取自然村分类推进的模式,以基础设施智慧化、乡村产品商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日常生活健康化、社会治理信息化、群众工作组织化的“六化”行动,打造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目前,龙乃村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茶叶、生猪等致富产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全面配套,龙乃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8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百姓在小康路上蹄疾步稳。

“党和政府帮我们建房、修路、发展产业,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赵爱军说,龙乃村把爱党、爱国、爱家写入村规民约第一条,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今后我们要继续发展好产业,建设好美丽家园,共同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目标迈进,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变化的不仅仅是某一个村、某一个县、某一个民族,而是临沧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临沧市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目标,坚持“点、线、面”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大民生来办、作为重大事业来干,全市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奋斗之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大步前行。

顺势而为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不忘嘱托,初心必践。 在临沧,绿水青山各有景致,乡村振兴的步伐却格外一致。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守成亦有挑战。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按照“123456”工作思路,临沧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绘新景、创新绩,每一处崭新的风貌,都镌刻着临沧迈向新征程的坚定信念和坚实步伐。

——下发《关于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项工作机制的通知》,完善分级遍访监测对象机制,着力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落实机制并抓好组织实施。

——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协同监测体系,按照“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的要求,重点聚焦2022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5515户20388人,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力争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的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健全完善“线上网格化+线下网格化”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建立监测网格1.09万个,组建集中排查工作队1001支,重点排查户入户率100%。

——落实好沪滇协作框架协议和东西部协作协议,加大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科技支持、消费帮扶等力度,深化协作领域,拓展协作范围,提升协作水平。

——扎实抓好现代农民培养培训工程、防贫监测帮扶机制、经营性收入、就业帮扶车间、劳动力转移培训、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双绑”机制、涉农资金整合、兜底保障等各项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做大做强“林、茶、果、牛、糖、菜、中药材、咖啡”等特色农业产业,全力以赴促进农民增收。

……

回首来路,临沧栉风沐雨,玉汝于成;展望前景,临沧前赴后继,再启新程。临沧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更加激越的发展篇章,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临沧大地渐次铺展。

(作者:刘婉静    编辑:付元刚)


相关阅读
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临沧市群众投诉举报情况通报(五)
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临沧市群众投诉举报情况通报(四)
临翔区青贮饲草种植工作全面展开
 
镇康:让“登革热”宣传防控全覆盖
路山村破立并举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理想家园
 
图片导读
 
景亢村:北回归线上最美丽的傣...
 
初夏时节 来临沧赏花、闻香...
 
温度临沧主题视频|临沧·刚刚...
 
《Super佤》2024年青苗节主题MV来...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