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人文地理 > 临沧昔归茶,香气如兰
临沧昔归茶,香气如兰
发布时间:2024-03-12 10:38 新闻来源: 恒春临沧  浏览量:132954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茶叶黄金产区、世界茶树重要起源中心、世界茶文化重要发源地、中国最大产茶市、最大的普洱茶、红茶生产基地,这里的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等茶叶名扬海内外,种茶、制茶、喝茶成为了临沧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1.jpg

2.jpg

其中,昔归茶种植历史悠久,清末民初的《缅宁县志》曾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昔归位于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和景迈山、布朗山的高海拔不同,昔归海拔750米,较低的海拔打破了人们对“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固有认知。同时,受21℃的年平均气温、1600毫米—2300毫米的年平均降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等条件,以及茶种演化、加工制作技艺等因素的影响,昔归茶更是以独树一帜的风味倍受茶客青睐。

3.jpg

以“ 香浓郁、汤清甘、味厚重、喉生津 ”而著称的昔归茶,茶汤色淡黄清亮,三泡后回甘更加明显;四至六泡则香气如兰,细品有冰糖香,水质较黏稠;七泡后汤色几乎未变,且回味悠长;十泡后茶汤的黄色渐渐变淡,甜味稍减,依然还有冰糖香,凡品过者无不颔首称赞。《缅宁县志》也曾记载:“芒麓茶产于帮东乡芒麓村,茶水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口回味。”可见昔归茶之魅力。

7.png

4.png

每当轻啜一口昔归茶,不仅可以品味到其带来的如兰香气、柔甜滋味,更能从中体验到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仿佛回到了昔归,看到澜沧江奔腾不息、昔归古渡口宁静悠远、满山嵯峨黛绿。

5.jpg

6.jpg

同时,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孕育出昔归茶,更是在代代传承中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团茶”制作技艺。2015年,昔归团茶制作技艺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文旅云南  编辑:魏丛岭)

相关阅读
咖脉:澜沧江转身时的琥珀色诗篇
傣族象脚鼓:一鼓传千年,匠心载万象
沉醉于此间烟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365天
 
来孟定,邂逅最诗意的栖居
舌尖上的临沧奇遇记:非遗美食的“叛逆江湖”
云南足球,于高原之上书写热血
 
图片导读
 
沧源县:串“珠”成“链”绘新...
 
一位“自然村长”的“驻村三部...
 
临沧云县:“自然村长”应民需...
 
甜蜜盛夏“雾”限诱惑!来云县...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