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清明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一起到典籍里寻找答案
清明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一起到典籍里寻找答案
发布时间:2024-04-05 12:24 新闻来源: 央视新闻  浏览量:860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历法来记录时间,“清明”正是干支历法中“辰月”的起始。古人认为,“辰月”作为祭祀祖先的月份是非常合适的,“清明”作为“辰月”的第一天,自然成了扫墓的首选日子。“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据国家图书馆专家介绍,清明作为节气,约始于周代,唐代之后,清明完成了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

根据记载清明作为节气约始于周代

111.jpg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阅览室内,研究馆员任昳霏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挑选出了记载清明节来源的相关典籍。根据记载,清明作为节气,大约始于周代,取清爽明秀、春意盎然之意。

112.jpg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在记载先秦历史文献当中,就有一部书叫做《逸周书》,说“清明之日,桐始华”,到了这一天的时候外面的桐树才开始茂盛。那么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就是西汉时期其实有当时成书了一部书叫《淮南子》,里面说的是“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春分后的第十五天的这个时候才是清明节气。无论是先秦还是我们说的到了西汉这个时期,清明它指的都是节气,并没有节日的含义。到汉武帝时期有一部《太初历》的历法里面就规定了,我们说传统的二十四节气,那么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第一次被官方认定为是节气的名称。

唐代之后 清明完成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

唐代之后,清明正式以清明节的形式固定下来,完成了从节气到节日的最终转变。

113.jpg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唐会要》就记了说开元年间,这个寒食清明四日为假,把它俩合在一起大概有四天假。那么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其实清明已经和寒食一起成为大唐的官方法定假日,也就是我们说的清明作为了一个节日的这样的官方认定。

114.jpg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勃:节气和节日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因为节气它主要依靠的是天时,也就是说我们观测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清明它和我们现在这个公历这个时间当中它是相对固定的,这是清明的一个挺重要的特点。

现今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习俗

现在的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据史料显示,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慎终追远的重要仪式,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往往将扫墓延至清明,也因此清明节逐渐变成了人们寄托情感与思念的重要节日。

115.jpg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唐大历年间说寒食清明合在一起假变长了,变成了五天。到了贞元年间,其实把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一共有七天长假,其实这个假日是逐渐延长的,那么也就是说寒食和清明它在这个时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到了宋朝,《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说寒食清明这个假期是一个七天的小长假。

此外,清明节的很多节日习俗也延续至今。

116.jpg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勃:我们的很多的节日它是历久弥新的,它就一直传承下来。比如说像荡秋千,那么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在这个时节荡秋千、放风筝等等,包括一些饮食,我们每个节日当中都有一些节令的饮食,像乌米饭,像杜甫就写过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这种青精饭就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加上糯米做成的一种食物。现在我们在清明节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是在享用,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习俗还是有着一个跨越时空的,有着很好的传承的历史的。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阅读
临沧临翔区:提升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便利度
奋斗青春 挺膺担当——临沧各级团组织开展五四主题系列活动
临沧市完成首例区域水权交易
 
百台木鼓千人甩发万人狂欢!沧源“摸你黑”有“亿”张笑脸
文化中国行 | 临沧耿马: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工程
“烟卡”风靡校园?烟卡售卖属违法行为
 
图片导读
 
云南凤庆:保护利用让茶马古道...
 
来翁丁探秘中国最后的原始部...
 
文化中国行|沧源“摸你黑”狂...
 
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