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聆听人民好法官的大爱情怀——“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聆听人民好法官的大爱情怀——“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4-04-20 13:31 新闻来源: 今日临沧  浏览量:774

2024年4月19日上午10时,“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讲。

鲍卫忠同志生前系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24年如一日坚守在边疆民族地区司法一线,用满腔赤诚奉献党的边疆建设,把青春生命献给人民司法事业,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2021年10月,他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23年12月,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报告会上,5位报告团讲述人分别从不同角度,通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情讲述了鲍卫忠同志长期扎根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先进事迹,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可亲可敬的“人民好法官”形象。

吕丹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jpg

用生命坚守初心的边疆好法官

鲍卫忠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佤族共产党员,他从法院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干起,这一干就是24年。还记得我刚到沧源法院任职,党组决定由我分管执行。和鲍卫忠初次见面,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一种踏实而又令人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

沧源县面积不大,99%以上都是山区,人口不多,各族群众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下乡办案往返六七个小时是常态,我们这里的执行案款数额一般都不大,但就是这几百块、几千块钱,却直接关系民族群众的个人和家庭利益,所以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鲍卫忠常说:“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案件再小,处理不好影响团结,那就是大事!”在他看来,就地解决矛盾而不是照方抓药,就是对“枫桥经验”最朴素的践行。他把在村村寨寨里的一次次执行,变成了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依法保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被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使老百姓心田里根植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念。

2016年3月,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变得更忙了。白天时间不够,晚上通宵加班。他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逐一研究破解,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化解了600余件“钉子案”“骨头案”,他说:“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只要当事人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2021年8月,一个消失已久的被执行人突然间有了消息,鲍卫忠立即带队驱车前往。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山路泥泞难行,小黑江水汹涌翻腾,经过五个小时跋涉,才终于找到被执行人藏匿的简易房。看到执行干警,被执行人从最初的躲闪转为强硬,现场气氛一时剑拔弩张。原以为鲍卫忠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没承想他却再次对被执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说:“咱们啊都是佤族兄弟,你有什么困难和我说说。法律一定要遵守,但办法我们可以一起想!”渐渐地,现场气氛缓和了下来,被执行人也主动说起了家里的难处,诚恳地表示会尽快想办法把钱还上,简易房里传出了欢快的笑声。

在工作中,鲍卫忠总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去到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他就不开警车或者把警车停得很远。因为他担心让村民看到了,会给当事人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心结”没有解开,案件就不能真正了结。鲍卫忠能够将心比心,把司法的温度传递出来,被各族群众亲切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

陈美红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2).jpg

局长的办案“密码”

在法院里,执行法官是很特别的一群人:他们没有法庭里的正襟危坐,常常跋山涉水、奔波在外,乡村山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办案的现场;也没有安静肃穆的办公环境,常常要面对的是双方的唇枪舌剑、你争我吵。我们经常信心百倍地出发,忙碌一天却空手而归,不禁感叹,执行局的工作是真不好干啊!

但鲍局长却一干就是9年,我曾经向局长请教,他笑着给我说了8个字:“走着、听着、看着、写着。”我不甘心,平常也留心起来,努力寻找着他的办案“密码”。

第一个“密码”,是他办公室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记着案款金额,有的是看不懂的符号标记,其中一张尤为显眼,那是2021年9月,鲍局长接手一起棘手的佤族村民健康权纠纷执行案件,一边是急需治病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面对陷入困境的当事人,局长担心延误治病,便决定立刻申请执行救助,而他的病却一拖再拖。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叮嘱我们一定要加紧跟进。在他的嘱托下,5万元执行救助款到账了,群众的看病钱有了,他却走了。

每次下乡办案回来,鲍局长不管有多晚、有多累,也要把事儿先做完、把该打的电话打完,有诉必接、有信必复,让当事人第一时间知道案件进展和执行情况。

第二个“密码”藏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最早,局长秀“朋友圈”源于一个标的10万元的案子。被执行人家里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于是搞起了土鸡养殖,由于信息闭塞,找不到销路。了解情况后,局长带着我们当起了推销员,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销路慢慢打开了,回头客越来越多。一个月后,被执行人主动交来1万元执行款,还握住局长的手说:“真的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您,别说还钱,我养鸡的钱都要亏了!”

第三个“密码”是“人心换人心”。在他看来,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成了法院的“钉子案”“骨头案”,局长带头承办了这个案件。

艾嘎脾气火爆,第一次去,我们就吃了个闭门羹。第二次去,我们还是连艾嘎家门都没能进。佤族新年“新米节”,局长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再次来到艾嘎家,按照佤族过年风俗,把稻穗挂到了门上、新米拿到厨房,和艾嘎拉起家常。艾嘎逐渐解除内心抗拒,局长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矛盾心结完全打开,两族兄弟重归于好。

在鲍局长追悼会那天,艾嘎抹着眼泪哽咽着说:“听到鲍法官不在了,我连夜从家中赶来,只想送这位好法官、好兄弟最后一程……” 

周红  鲍卫忠同志妻子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3).jpg 

一生的骄傲

我和鲍卫忠都是佤族,平时,我习惯叫他的佤名“尼茸”。

所有的美好幸福都定格在了那天下午。当时,我正在学校上课,突然接到他同事的电话说:“局长在办公室昏迷了!”在医院,我看着尼茸被推进病房抢救,我只能隔着小小的玻璃窗望着他,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尼茸,你一定要醒过来,不要丢下我,不要丢下我们,我和孩子不能没有你啊!”然而,最终没有等来奇迹,尼茸还是永远离开了,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2012年9月,我们的双胞胎儿子出生,尼茸已到法院执行局工作,他变得更忙,下乡经常半夜才回来,有时一出差就是一个星期。2016年,刚满4岁的小儿子反复发烧,病因不明。送儿子去住院那天,尼茸正在外出差。2017年,儿子到昆明做手术,直到手术前一晚,尼茸才匆匆赶到医院。为减轻孩子术前紧张感,他趴在儿子床边讲故事,不一会儿孩子进入梦乡,他的呼噜声也响了起来。看着他疲惫的样子,我把所有的抱怨都咽了回去。那一刻,我的心是痛的,也是暖的,尼茸也是需要被守护的人啊!

在家里,尼茸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面对当事人的询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劝说,从没见他发过火或者说过重话。他就是这样,来了电话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当事人随时都可以找到他。

小儿子手术后需要长期复查治疗,家里经济比较紧张,但他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动歪脑筋,总是乐呵呵地给我打气,说:“一切都会好起来。”2018年老房子拆迁,我和尼茸向银行贷了款买新房,装修房子时,发现家里的钱少了1万多元。这时尼茸才说,因为被执行人确实有困难,申请人又急着用钱看病,他就自己掏钱先垫上。我没有再多问,因为我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摆在前面,哪怕同对方素不相识。在他心里,不管是哪一方的当事人,都看作亲人来对待、当作家人来帮助。

几年来,尼茸常年起早贪黑地工作,长年累月地下乡、出差,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因为缺钾总感到身体无力,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我也好几次劝他去医院看看,他都说:“过段时间再说吧。”2021年国庆节,我原本打算和他一起带着儿子去昆明复查,也想让他去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机会也错失了。现在想来,我真的好后悔,那时候怎么不拉他去医院,好好做个检查呢!

尼茸走时,婆婆已经70岁了,双胞胎儿子才9岁。

前年8月,小儿子肝损伤严重,我带去昆明复查,却诊断不出病因,医生建议做基因检查。无助的我瞬间燃起了希望,但医生却告知基因检测需要父母双方抽血化验。“孩子的爸爸来了吗?”这句话如同一盆冰冷彻骨的水浇向了我。孩子的爸爸再也来不了了……

我把关于尼茸的报道和照片收集成册,想把公公和他留下的良好家风传给孩子们,让他们以父亲为榜样,把尼茸还没走完的佤山路走下去,让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

尼茸,我们以你为荣,你是我和孩子们一生的骄傲!永远的骄傲!

陈龙  沧源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4).jpg

牢记殷殷嘱托的好干部

2011年的秋天,我刚大学毕业在单甲乡做大学生志愿者就认识了鲍卫忠。他和县法院同事一起到乡里开展法治宣讲,回乡路上他和我聊起年轻时工作中的趣事,谈笑间向我传授了不少基层工作的经验。从那时起,鲍大哥就给我留下了对党忠诚、务实为民的深刻印象。追忆鲍大哥一心为民的一生,在入党之初,他就立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志向,始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用一生不停歇的脚步,来践行自己的诺言。

2022年我调到县民族宗教局工作,到他工作过的勐角乡走访时,经常在老百姓口中听到鲍大哥暖心办案的故事。他始终珍视民族团结,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追忆鲍大哥竭忠尽智的一生,涌上心头的是他掏心窝子为老百姓着想的身影。从他身上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特别“接地气”,总能和老百姓想到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别人坚持不了的事情,他坚持了;别人不愿做的小事,他做了;别人觉得难的事情,他主动接过。

记得在糯掌村开展绿美村庄建设期间,这个村里共同生活着佤族和拉祜族,由于风俗不同,佤族群众对工作有抵触心理、积极性不是很高,后来我用鲍大哥“人心换人心”的办法,多次进村入户,把群众当成自家人,心贴心地了解情况、解决困难,推动移风易俗,最终顺利建成了绿美村庄。

2024年1月,我调入组织部工作,因工作需要,查阅了鲍卫忠同志的档案,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一名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生动起来。面对群众的法律诉求,他总是充满感情、将心比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总是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面对“人情关”的考验,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所办案件没有一起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在他办公室里悬挂的“执法公正 心系百姓”锦旗,就是人民群众最朴实的口碑。

时代精神,标注出道德高地;楷模之光,辉映着各族儿女。鲍大哥走了,随那山间的细雨,永远地融入了佤山,守护在祖国西南边陲。他的儿时梦想是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而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将跟随他的脚步,把他的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毕昱   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5).jpg

边疆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鲍卫忠因公牺牲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采访报道工作,一路走来见证了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也从学习宣传他的事迹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

2003年,鲍卫忠被派到沧源县坝尾村开展“三村”建设工作。当时与鲍卫忠一起工作的村干部回忆道:“那是一个朴素、精神的佤族小伙,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脚踩一双解放鞋,那笑眯眯的样子,就像我们自家的兄弟一样!”在组织村民开展旧房改造时,佤族群众认为搬迁不符合风俗,对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鲍卫忠不急不躁,把所有工作细节都和老百姓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最终打动村民,顺利完成了200多户旧房改造,让佤族群众从茅草房搬进了新砖房。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看着村里越来越宽的道路、越变越好的生活,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鲍卫忠已经用他的行动和真诚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2005年4月,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工整地写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他心里,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在他心里,执法如山,却可以春风化雨、温润如玉。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元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鲍卫忠会为了尊重佤族“老人的祭日钱财不外送”的习俗,一口答应好不容易找到的被执行人,第二天再次顶风冒雨,前往村里了结案件。为了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8840元钱的执行款使其暂渡难关。“8840”,一个简单的数字,但这背后对于他来说,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就连家里的购房贷款都尚未还清,他却毫不犹豫地将钱递到了当事人的手中,只因一句“人家有困难”。他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尖上,这个法官让申请人拿到了“真金白银”,让执行办案有了温度。

面对一时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尽其所能地帮他们走出困境;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群众,他认真审核并第一时间上报材料;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牵挂在心,时常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面对边境一线吹响的抗疫号角,他主动请战奔赴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筑起了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村里的老支书回忆起他,哽咽地说道:“鲍法官就是这样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捂热的人。”

(来源:今日临沧    编辑:付元刚)

相关阅读
临沧镇康: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项目全面完工
文化中国行|沧源“摸你黑”狂欢节系列活动迎来高潮
文化中国行|沧源各景点直通车!安排上了!出行方式+1
 
临沧创业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临沧临翔:2.5万余吨油菜秸秆变“废”为“宝”
 
图片导读
 
文化中国行|沧源“摸你黑”狂...
 
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
 
镇康县创建为第四批“四好农村...
 
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