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临沧要闻 > 感,临翔非遗魅力!
感,临翔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4-06-24 10:43 新闻来源: 临沧新闻网  浏览量:863

临沧持续拓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1:感,临翔非遗魅力!

作为多民族地区,临沧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临沧有着特殊的意义,也绘就了不一样的风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用好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茶”“旅游+康养”等融合创新,以文旅融合促进民族融合,以“美景”绘就各民族“美好生活”,实现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360截图20240624104715611.jpg

“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含金量的称号为临翔区冠名,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全域旅游持续火热。究其原因,是接续传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度挖掘全区历史文化底蕴的结果。

360截图20240624104740660.jpg

360截图20240624104755035.jpg

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以来,临翔区全面致力文脉传承,立足博尚碗窑、平村革命老区等当地资源优势,系统整理缅宁革命老区、各民族“三交”等历史,保护传承竹编、土陶、象脚鼓等制作技艺,建设平村史馆、中山竹艺馆、碗窑土陶博物馆等展示场所,加强刘御故居、凤翔石窟寺遗址、博尚泰恒书楼等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区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7项、非遗传承人117人。

360截图20240624104809892.jpg

临翔区还对“三片两环”旅游线路进行整体布局优化,打造南美修心之旅、昔归寻茶之旅、博尚茶陶之旅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精品旅游线路,把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嵌入各类景点景区中,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凝聚共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60截图20240624104828057.jpg

新闻多一点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记者:陈 龙 金学艳 李沁园    编辑:邓红梅)

相关阅读
每日开行列车7对!我市铁路暑期运输今日启动
500kV耿马输变电工程举行开工仪式
镇康县:陡坡之上金光闪
 
耿马县:小螯虾撬动大产业
沧源县:推进“暖心行动”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凤庆县:智慧灌溉助力水稻种植节水增效
 
图片导读
 
沧源县:串“珠”成“链”绘新...
 
一位“自然村长”的“驻村三部...
 
临沧云县:“自然村长”应民需...
 
甜蜜盛夏“雾”限诱惑!来云县...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扫码加入“智慧熊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