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缓缓驶进宁静绿美的古村落,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踏着石板路,抚摸着石板墙、石板房、古茶树,感受着原生态的乡土气息,耐人寻味。传统村落古木参天,百鸟欢唱,秋桂飘香,沁人心脾。走进茶农家,淳朴善良的彝族老茶人,按习俗待客,一杯老树茶、一盅自酿酒、一盘瓜子、一碗核桃,无拘无束,自由品尝,谈笑之中听老茶人娓娓道来。 大自然馈赠人间的青石板,石质细腻,牢固美观,不渗水,不易风化,跨越千百年风雨沧桑,完整无缺。全框木架砌石墙,梁椽支撑屋顶石板,倾斜适度,雨水顺流而下,屋内墙身保持干燥。古朴清雅的石板房,冬暖夏凉,让人感觉舒适,沉浸在石板墙、石板房、石桌、石凳、石缸、石臼、石槽、石磨的石文化家园中,不禁想起远古时期的先人用石器作为生产生活的原始工具,开创了人类石文化先河,令世人震撼和敬畏。 随着澜沧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游人纷至沓来,参观小湾电站,游百里长湖,饶有兴致地观赏澜沧江两岸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色。品原生态水果,尝鲜美沧江鱼,体验澜沧江游玩乐趣。走进村落,喝一杯醇香回味的老树茶,品尝高山美味佳肴,住古朴的石板房民宿客栈,体验传统村落的宁静和惬意。 游览了老议山自然村,驱车到达水山相连的茶马古道第二驿站——金马村。 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顺宁(今凤庆)茶马古道始于明末清初。鲁史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承载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10年前,茶马古道鲁史段成为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络绎不绝。 鲁史地处滇西北要冲,古时是通往巍山、下关、昆明,北上经丽江、西藏,直至东南亚,南进顺宁、镇康,再西出缅甸的重镇,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马帮踏出的漫长古道交会于此。不辞辛劳,奔走于茶马古道的马帮,肩负着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重任,在茶马古道鲁史、金马、新村驿站和顺宁古城街集散交易。盛产茶叶的顺宁县茶叶市场颇为繁荣,极大调动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成群结队的马帮驮着茶和土特产由顺宁古城启程,先到达新村驿站歇脚,第二天路程艰辛,途经澜沧江铁索青龙桥、骡马萎坡,然后到达金马驿站歇脚,第三天再到达鲁史总驿站,人困马乏。有的马帮稍作休整,即踏上远途,用醇香回味的顺宁茶换来所需的生活物资。值得一提的是,马帮传递着先进文明的中原文化、创新的农耕技术等,顺宁较早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始建古滇顺宁文庙。顺宁人重视文化教育发展,学习借鉴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淘汰陈旧落后的生产生活模式,解放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障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的金马街道,石板路、石板房、青瓦房、商铺、客栈,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让游人亲身感受茶马古道金马驿站沧桑过往的痕迹,寻味细品。街道冷清寂静,偶尔听到村边琅琅读书声。村民们依然过着和往常一样的生活,亦维持茶马古道金马驿站原貌。村口骡马萎坡头,古朴粗壮的大榕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游人漫步金马街村口,看着不远处奔流不息的澜沧江,心情豁然开朗。 金马街耄耋老人依稀记得,远征军某部将士为不扰民而露宿街头,第二天一大早浩荡整齐的队伍奔赴腾冲抗日前线,血战沙场、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故事。 穿过历史的记忆,仿佛看到踏着落日薄雾,在夜晚来临前,经过澜沧江青龙桥,疲惫不堪的马帮正向着这个温暖的港湾金马驿站缓缓走来。气喘吁吁,全身大汗的马锅头,顾不上憩息,快速卸下马背负载,先照料汗流浃背的骡马,然后到商铺购买生活物资,再生火架锅做饭,狼吞虎咽地填饱肚子。夜晚,火塘边烤一罐茶,就着香茶拉家常,哼赶马调或唱山歌,给骡马喂夜草,平淡却有趣。 在那个交通闭塞和生活艰苦的年代,马帮和马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为居住在崇山峻岭的人们运送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并传递着信息。不怕山高路远,不怕狂风暴雨,不怕严寒酷暑,用脚丈量目的地。马帮曾为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远去的马铃声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如今,新村驿站房屋已拆,遗址变了模样;金马驿站保持原样,游人络绎不绝;鲁史茶马古道总驿站保持原样,马帮过往的石街,马蹄烙印清晰可见,村民持守着这段久远难忘的茶马古道遗址。 古老文明的鲁史街向游人讲述昔日驿站过往商旅、达官贵人和马帮的故事。曾经,通宵达旦的夜市,小贩叫卖声、骡马嘶叫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村里的男女老少相约一起观赏鲁史茶马古道夜市,一派繁忙热闹景象,至今让人难忘。 (作者:胡树鹏 编辑:魏丛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