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新闻网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投稿:lincangxww@126.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美丽中国     绿美云南     醉美临沧
您好:您的位置是 > 凤庆 > 临沧凤庆——让“过客”变“驻客”
临沧凤庆——让“过客”变“驻客”
发布时间:2025-02-08 15:27 新闻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量:28889

在凤庆县城市会客厅的小公园里,来自山东省威海市的徐永春夫妇正在悠闲地晒太阳。

徐永春夫妇是自驾游爱好者,退休以后开启了一路走一路停的旅居生活。他们路过凤庆县,被这里的良好气候环境吸引,便停了下来。

“我去取快递、问路、购物时,只要有问题,无论男女老少都给我讲得特别清楚。”这里的人民热情、淳朴,让徐永春夫妇深深感动,一住就是20多天。

近年来,凤庆县围绕云南省统筹发展八大旅居业态部署要求,充分挖掘乡愁乡韵、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资源,发展候鸟式度假旅居、疗养式城镇旅居、商务式乡村旅居、青创式文艺旅居、体验式体育旅居等模式,丰富旅居产业发展矩阵,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向沉浸式休闲体验式的“居”转变,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最佳旅居目的地,全面打响“旅居凤庆”新品牌。

“这里人好、环境好、空气质量好,我把这里美好的东西都通过抖音、视频号、微信发出去了。”闲聊中,徐永春夫妇告诉笔者,凤庆县是个好地方,以后会邀约朋友来享受这里安逸舒适的慢生活。

“凤庆县美好的自然环境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是一个能让我安静下来的地方。”音乐人代鑫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生活过,2021年偶然来到凤庆县,就选择留在这座小城,开了一家叫“青树公馆”的工作室,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生活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凤庆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文化体验,打造“候鸟式”度假旅居,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到凤庆县,体验“旅居临沧”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又到开播时间了,赶紧进来我的直播间,今天我要给大家送福利喽!”郭大寨乡大立色村美玉美信茶厂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与特色民宿体验于一体的茶厂。2023年,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客商高美玉投资建设,通过线上销售茶叶、线下“茶体验”的方式,让茶产业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

立足产业优势,凤庆县用活“世界滇红之乡”名片,探索“商务式”乡村旅居,配套旅居服务设施,吸引外地客商考察订货,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郭大寨乡作为“商务式”乡村旅居点之一,大批慕名而来的客商,住茶山、赏茶景、品茶饮、购茶产,享受“边跳舞、边喝茶”的惬意时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

“其实我们最开始是来旅游的,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个地方非常适合生活,就决定留在这里了。”来自河北省的旅居游客罗欣和朋友段果娇回忆道。

凤庆县还依托“森林覆盖率53.5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治疗级”的生态优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疗养式”城镇旅居,争取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落地,联动周边景点推出“3200红茶文化苑-大兴温泉-滇红第一村-醉美河西”等疗养路线,形成以疗促旅、以旅带疗、旅疗互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挖掘澜沧江百里长湖、万亩茶园、古核桃林等山水资源,探索“体验式”体育旅居,把体育赛事与户外运动、文旅体验有机结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凤庆县旅居人数剧增。2024年,凤庆县接待旅游人数465.1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3.55亿元。其中,2023年和2024年旅居凤庆县15天以上游客1.6万人次;承接省级职工疗休养48批次2822人次,招引播客、播手302人;一批“数字游民”“文艺达人”长期驻足凤庆县从事线上创业、文艺创作。

“下一步,凤庆县将通过配套设施和服务提质升级,推进旅居产业与和美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居产品,努力建设创、训、养精品旅居目的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凤庆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杨永平 张鹏飞 罗恒春)

相关阅读
凤庆县:“低空经济”助力坚果产业提质增效
凤庆县:万亩春茶抢“鲜”开采
水鹿被困,凤庆警民合力施救
 
过分了!凤庆营盘万亩沃柑结成这样
凤庆县:旅居“主播”让土特产“出圈
凤庆县:“金果子”助农挑上“金扁担”
 
图片导读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
 
云南沧源:科技“智”造 赋能...
 
云南凤庆:旅居主播传帮带 山...
 
云县:枝头春意闹...
 
友情链接: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临沧长安网 人民日报 云南日报 临沧招聘 临沧廉政网 云南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记协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西藏网 中工网 党建网 中青在线 中国军网 法制网 海外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警察网 中国侨网 未来网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中国网 人民论坛网
  • 中国网信网
  • 光明网
  • 正义网
  • 云南网
  •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 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 怒江新闻网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5320147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7624;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涉企侵权举报
    临沧市"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媒体问政邮箱:798665473@.qq.com 问政热线:0883—2123208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