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文化
70年,一座城,一代人

题记:此文撰写非常感谢吴自华老先生拖着病体为我回忆讲述,因老人患有非常严重的肺气肿,讲述期间,频频咳嗽喘息不止,以至我不忍发问,86岁的老人,在讲述这些历史时仍清晰的记得年代与人名,历历在目,让人敬佩不已。撰写时偶得参考文献两本:《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财政志》和《耿马剿匪(第二辑)》,涉及史料部分均为原文摘录不曾改动,以示尊重。

70年,一座城,一代人

70年,给予一座边疆小城以崛起,蓬勃发展;70年,抚育一代人以成长,迟暮沧桑。

70年,风雨沉浮,这个边疆小城承载太多前尘往事,一人,一城,这座小城的历史,让我们请一位老人娓娓道来。在这座偏远的边疆小城,曾经谱写过多么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由一个人识一座城

老人名为吴自华,现年86岁,1949年,年仅16岁的他在大寨李少才家当长工,巧遇耿马工作团团长张彭健一行12人来到大寨开辟工作,团长张彭健广泛发动群众,并在贫苦农民和农村知识青年的积极分子中秘密进行组织发展工作。吴老积极响应加入到工作团参加地方工作,后跟随工作团走出大寨来到耿马。解放后,仍跟随张彭健一起参与了耿马县的改革、发展。张彭健,这是在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名字,在讲述中,老人不止一次提到了他,因为他解救的不只是一名长工,而是一个鲜活的灵魂,从此,翻身农奴做主人,吴老与他一起为党为人民拼搏奋斗,为耿马的发展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耿马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世居民族有傣、佤、拉祜、布朗、傈僳、景颇、德昂、回、白、汉等11种。

解放前,耿马为封建世袭土司辖地,耿马土司有其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监狱、刑法、礼仪等封建世袭社会制度。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国民党政府虽置耿马设治局。但土司仍起统治作用。旧中国的统治者对边疆土司辖地鞭长莫及,土司辖地实为一个个封建割据地,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1950年11月22日,解放军攻克耿马城,统治了543年的土司制度结束,滇西全境土司辖区宣布解放。耿马人民吹响了解放的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警卫团进驻耿马,按防区承担地方工作,与地方干部相互配合,维持社会秩序。

作为滇西南最后解放的一个封建世袭土司辖地,加之解放前夕,部分逃亡地主、恶霸、叛匪等武装聚集耿马,解放初期,耿马匪患猖獗,土匪抢劫赶集群众,行商旅人,散布谣言,掳截财物,猖狂杀人,手段极为残忍——碎尸挖眼活剐,一时间耿马人心惶惶,社会动荡不安。按照云南省军区党委遵照《全国剿匪计划》及上级指示精神,结合云南实际,明确提出:“不消灭土匪,建设人民的新云南的各项工作无从谈起……要全力进行剿匪斗争,要把他作为解放云南的第二个战役来打。”为巩固边防、保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人民解放滇西卫戍区按照工作部署,并军队抽调了大批干部成立耿双剿匪委员会,划分区域,分片清剿,同时,宣传民族政策,消除民族隔阂。

历经三年的剿匪斗争,彻底清除了耿马境内的匪患,“三年来,打死打伤俘匪,匪自首共1598人,争取外逃匪属及外逃群众470人,回归祖国耿马家乡。其中最大的一次剿匪行动要属福音山“骂嘎暴乱”。福音山,傣语原称“缅答裂”即太阳照着的拉祜族山寨之意,后因耶稣教传入该地取名福音山,吉祥之意。这一带山高箐深,地势险峻,人烟稀少,宗教复杂,叛乱分子利用宗教,挑拨民族关系,策动暴乱,制备机枪3挺、冲锋枪、卡宾枪等武器弹药,又收集火药枪、弓弩等,在要道隘口埋设弓弩毒箭,伏击进山人员。村中群众惧怕,几乎全部离家躲进深山箐林,公安二团剿匪部队在地方兵配合下,平息暴乱。”本着一动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为离家群众担柴、挑水、打扫卫生,赢得群众好评,过去,封建土司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散步对异民族的不信任谣言,军队顺势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赢得群众信任,不久,群众陆续回家,投入生产生活,从而平息了震惊整个地区的“骂嘎暴乱”。

说起这些历史,耄耋之年的他仍然情真意切,激动万分。他说,他没有亲身参与过战斗,但是他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土匪使离间计使驻扎在勐永的部队和勐撒琅琊的民兵发生激烈冲突,他跟随县长处理此事,目睹了惨状;还有勐简的一次战斗,牺牲的战士就埋在大军赛斜靠山头,后来他派人去找过,但没有找到尸骨,他们都是英雄啊。他告诉我,直接参与过解放耿马战斗的老兵有很多,但是他们几乎都去世了。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老人们走了,安静地离我们远去了,留下很多故事,这些名字背后的红色历史,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咀嚼。在今后的岁月里,请相信你们不会被遗忘,至少在此刻,你们的故事被我偶然拾起,激励终生。

一个机缘遇一座城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04年,我经由公务员考试分配到耿马县财政局工作,如今,在此工作生活15个年头,爱上这座城,爱上这里的人,这个美丽的小城,我早已将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对她爱得深沉。     

在别人眼里,财政干部可能是“财神爷”的化身,而在现实工作中,进财政十五个年头,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既没有鲜花,也少有掌声,财政人每天面对的是填不完的数据报表和那些枯燥而乏味的表间关系,加班加点是常态,没日没夜已成习惯,年底决算期间,那更是一个没有白天黑夜的大忙季节,为的只是给全县人民理好财、当好家,把人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67载风风雨雨,67年励精图治。伴随新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步伐,耿马县财政局见证了耿马县乃至整个中国财政经济发展的沧海桑田。默默奉献的耿马财政人为耿马的经济发展谱写了一曲铿锵交响乐。

资料显示,解放前,清光绪二年(1876年)至民国38年(1949年)为耿马土司统治时期,财政收入支出都是土司包干,虽民国28年(1939年)设治局,但大小事宜仍由土司决定,办公经费及人员薪水由土司供给,民国33年(1944年)设治局岁出为国币190300元。

1952年1月,社会主义制度的财政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应运而生,在美丽的三尖山脚下,诞生了耿马人民的理财者——耿马财政科(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财政局的前身),隶属于县政府,管理地方财政,从那时起我县有了财政收入的记载:“1952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28952元,支出44268元,不敷15316元,由上级拨补,支出下拨数为收入抵支数的52.9%。耿马县的财政总收入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收支挂钩、以收抵支”体制内五年为84593元(1953—1958)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收支挂钩、增收分成”体制内五年的6448000元(1976—1979)增了近77倍。”

1955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建设耿马美丽家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执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职能的供给型财政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生产的要求,财政进一步参与了经济调节职能,粮食、橡胶、蔗糖、茶叶、烤烟等骨干产业稳步发展成为耿马县的经济支柱,进一步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的快速发展:1978年我县财政收入为205.2万元,1982年突破为300万元, 转眼到了1988年,虽然大地震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年财政收入仍然突破了600万元, 2007年我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2,666万元,是继2002年后再次突破亿元大关。

在这里生活了近15个年头,感受着这座小城日新月异的变化。2007年,借耿马县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贷款示范县”的契机,全县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2013年,通过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投入资金总计3117万元,通过财政奖补资金的注入,带动乡镇补助资金22.3万元,村民筹资及社会捐资1030万元,整合其他财政资金687.5万元。财政奖补资金通过“四两拨千斤”,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公益建设。

2015年,美丽耿马项目启幕中,同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村村寨寨建新房,扶产业,固脱贫。一批批民族风情村寨拔地而起。走进贺派乡芒俄村,一条小河穿流而过,一座座镶嵌着绿色琉璃瓦顶的小洋楼在青山流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整个村落呈现出一片和谐、恬静、宜居的美好家园新气象。7月的芒俄寨,花香扑鼻。沿着硬板路入村,俨然一个花园式的寨子: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休憩小广场、一座洗衣亭、一座小拱桥连接着水井和水车、一池莲花争先绽放,莲叶飘香的日子,小寨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慕名的游客,村民们经营起了农家乐,开辟了葡萄园,方便客人,也为自己创收。美丽的环境,转变成美丽的经济,村民笑了,百姓富了。一个个村寨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勐相耿坎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它们其实只是众多美丽乡村的冰山一角,是耿马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7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70年,祖国大地沧桑巨变,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从1952年耿马财政科的成立,1978年改革发放的洪流,1988年大地震后恢复重建,到如今的新农村、新家园、美丽乡村、精准脱贫……耿马大地处处洋溢着新气象,新风貌。

耿马,风景这边独好,近者悦,故盼客来。路,对于一代代耿马人,还有长期生活在耿马的外地人而言,却是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也是一代又一代耿马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和希望。20多年前,我的姨妈由耿马回凤庆老家探亲,客车要走整整一天,而且道路崎岖、尘土飞扬,再加上晕车、呕吐,让她回家的路变得异常艰辛。2004年,我来到耿马工作,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乡村公路,村村寨寨都铺上了硬板路,砂石路,村村通,路路通,在年复一年的发展中,耿马的交通也在日复一日地变化着。2011年,女儿出生后送回凤庆老家,192公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撩动着我这颗回家的心,4个小时的车程,我每周一趟,成为奔波在羊耿线上的“月光一族”。羊耿二级路——祥临公路——312省道,每周必经之路,公路两旁鲜艳的三角梅让人赏心悦目,穿过村庄与乡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象,像徜徉于一幅山水画。路过华侨农场观百亩蔗林,勐撒赏百亩茶园和油菜花海,来到勐永游龙洞公园探土陶工艺,冬天看云海起伏,夏天如雨后泼墨……在耿马的山间穿行,是一场绿意盎然的旅途。

2018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耿马人欢呼雀跃的日子,耿马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孟定国门段建成试通车。该项目路线起于临翔区旧寨,止于耿马自治县孟定清水河口岸(中缅界),全长156.5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特长隧道9个,里程最长的隧道8.3公里,概算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孟定国门段长30公里,完成投资24.58亿元。耿马人民,终于终结高速公路为0的历史,路程不长,但意义非凡,关键它的存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高速公路。30公里的路程,在广袤的耿马大地上感觉很短,却是让耿马人民激动不已的30公里,这是一条凝结着耿马几辈人的期望、汗水的路,多少人为之废寝忘食,付出辛劳,迎着微风向清水河,感受耿马筑梦之路的新起点:跟随“一带一路”, 让风情耿马的民族元素、淳朴人文走向印度洋、走向世界。

70年,可以大到一座城市的崛起,也可以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大到映射这个时代的变迁,也可以小到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0年,风雨沉浮,岁月流转,小城变迁,从茅屋草房到大厦高楼,从泥泞无路到高速公路通车……70年来,小城耿马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不再如此遥远,阳光总是无比耀眼,越过高山和流水,和着时代的节拍,耿马这个边疆小城必将演奏出一曲与时俱进的崭新乐章……(作者:张燕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3208;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