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文化
仕觉山的苦荞

在我有限的朋友圈里,差不多进入九月,就被一朵苦荞花蹿红。于是选择周末,驱车10多公里,来到了被一朵苦荞花带到众人视野的仕觉山。

仕觉山是凤庆县勐佑镇中和村的一个小组,可耕地虽然不是特别多,可种苦荞的山坡却不少。2300米的海拔,充裕的日照与丰沛的雨量,是苦荞生长的良好因素,当然种苦荞还因为除了苦荞无法播种玉米等农作物。仕觉山这片三千多亩的荒山,似是专为苦荞而生,许多植物长势收敛起来,只有苦荞不知冷暖地生长。十多年前,村子里很少有人再种苦荞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老人想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村子里到种苦荞的仕觉山4公里多的山路坡陡路窄,种子化肥都得人背马驮。
  “看着那一大个山头光着,实在有些可惜,我们村经请示镇党委政府后,决定成立中和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让村民增加收入,也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和村支书张军华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我去看盛花期的苦荞。游客们啃着现烧的苦荞粑粑,从听说到眼见,他们正是被苦荞的吸星大法从城市前带到了这里。处暑后,就可以种苦荞了,这时候得选一天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播下的苦荞出苗健硕。苦荞虽然不挑地,但播种时必须同时施洒磷肥。龙哥说,大集体年代很少有钱买化肥,常以柴灰伴种,柴灰富含磷质,可助苦荞把苗结籽。当然,那也不过没钱买肥料的穷办法罢了,柴灰的肥力终是低微。二至三个月的生长期虽然不长,但苦荞的生长却不平常。少雨苗不壮,雨多结籽少,如果其间遇上大风,苦荞柔软的身子经不起折腾便会大面积倒伏。“荞倒一包糠”,这是种苦荞多年的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事实上,即便没有狂风肆虐,长势好的苦荞也会倒伏,苦荞就是这样的宿命,只适合种在高寒的瘦地上。
  苦荞是饭,也是菜。在苦荞种下的半个月后,素炒的苦荞叶几乎每家餐桌上都有它的踪影,夹起苦荞叶往胡辣子蘸水碗里一涮,一顿家常饭准能吃出大餐的豪爽。做几坛苦荞叶腌菜放在厨房,凉拌还是做汤都非常可口,吃不完的可以晒制干苦荞腌菜,留作长年之用。苦荞饭不爽口,主要还因为它是姓苦的家族,苦就是这种粮食的特质,后来才知道就因为这一剂苦涩,居然可以入药。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苦”,加了红糖核桃仁的苦荞糕,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放在柴火灰里焐熟的苦荞粑粑,就很少有人会吃得出苦味。究其原因,有人将其归功为火灰里含碱。
  村支书张成华带着我从山脚走到山头,一山坡的苦荞花,不仅能养眼,同时还会使你心花怒放。风一吹,苦荞花欢乱一团,乱糟糟地缠到了一起。如果风中有雨,这山苦荞就再也无力在风过后直起身子,为什么人们选择的处暑之后种荞,考虑的还是这个节令后的三个月内都不会有大雨。苦荞需要的雨,是那种随风潜入夜的微雨、细雨。张成华虽然没种过苦荞,但他的老父亲是村子里种苦荞的能手。
  说到苦荞,张成华支书的老父亲告诉我,苦荞播种前7天,得把苦荞种拿到阳光下直晒2天。选种时,要剔除空粒、秕粒和杂质,这样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一个种了一辈子苦荞的老人,显然已摸透了苦荞的脾性。那时候没有什么农药,浸种只能用草木灰浸出液,拌种的话也只能用柴灰,只有经过这一道特殊的工序,才能起到防治褐斑病的效果。
  靠山种荞,临水酿酒,苦荞酒就是把苦荞花的清香与苦荞面的馥郁,苦荞的苦与甜蒸馏到杯中,源源不断地流向杯盏、吉日与喜庆。仕觉山的苦荞酒声名鹊起,酒水质地干净清爽,入口韵味绵长,每一位饮者都能充分体会仕觉山这种片土地的热火朝天与脉脉温情。中和村党支部因地制宜,一朵苦荞花作为引子,把它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正所谓是“从小处着眼”。客观地说,中和村虽然离县城不过十多公里,但由于山高坡陡资源匮乏,尽管云保高速横穿而过,村集体经济始终没发展起来。仰仗一朵苦荞花,不仅因为它能联结起复调的乡愁,还能靠它光大产业发展中的粮食主导地位。中和村的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上班,除了工资收入,年底了,还有自己的土地入股分红。
  再去仕觉山,那一山浪漫的苦荞花被阳光一点点逼着变黄,那种黄有金色成分,更多的是一抹登色。荞有七色,这个时候是最能看得清楚的,杆都变得彤红,叶镀成金薄,乌金色的荞籽有了秋天最深厚的意蕴。这时候,仕觉山又成了一个丰收的绝妙场景,人们将搂肩搭背的苦荞背到一个场子里,用链枷反复捶打,将荞籽脱离出来,把荞杆捶成糠秕,整个打场欢声笑语。张成华思考的是把苦荞产业做大,只要是村民都可以把适宜种植苦荞的地块入股,除了正常的分红,还可以在“云上花海”务工,因此他正想着如何将产业链做长。
  诗人何松说过:人除了脑细胞有记忆功能,胃也有记忆。说的就是这层意思。童年吃过的食物,某些特定场吃过的东西的滋味一直会保留在你的胃里,处在某个特定时段,胃就会想起这些。时隔多年,记忆都衰退得差不多了,但胃的记忆不改。所以,当我坐到“云上花海”餐桌,端起一碗苦荞饭,便生出一种感怀,仿佛坐在面前的不是青山而是种过苦荞的父亲。(许文舟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编辑部邮箱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滇ICP证:滇ICP备200008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22 滇公网安备:53090202000016号
前置审批:云新网前审字2008-1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3—2123208;举报邮箱:lincangjubao@126.com
临沧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联系方式:0883—212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