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美在白鹭飞
□ 魏益君
刊发时间:2022-11-06
A3版
作者: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这是元代贯云石的《小梁州·秋》,一幅秋天美丽的白鹭湖水相映的清新画面:清澈的湖水映照着芙蓉亭亭玉立的身影,岸上菊花迎霜怒放一片金黄。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秋天的风光。白鹭躲藏在干枯的荷叶底下。秋风阵阵,飘来桂枝的幽香。在雷峰塔畔登高远望,钱塘江一望无际,湖水清澈,江潮涌起,波光荡漾。抬头看一弯新月斜挂在天上,还有两三行南归的大雁。
白鹭又名鹭鸶,有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圆溜溜的眼睛,还有两条乌黑的长腿。秋天的河畔塘边,柳林树梢,时有白鹭闲散地觅食,悠闲地栖息。随着一阵秋风吹皱水面,白鹭展翅高飞,划出优美白色线条,扇出秋天最美的清新意向。也许因为白鹭有洁白的羽毛、挺拔的身体、精巧的嘴型,还有那亭亭独立时卓越的风姿,自古以来颇得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众多美妙的“白鹭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唐代杜牧《鹭鸶》,一幅白鹭觅食的生动画面: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唐代王维笔下的白鹭戏水,更是写得惟妙惟肖。《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深潭,有时出现湍急流水。流水虽然湍急,但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食物的时候,急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像小石子似地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
水中的白鹭不仅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更给人一种久违的乡愁。宋代林逋《咏秋江》:“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苍茫的沙滩上白鹭正好眠,江面风平浪静倒映着一片蓝天。那雨后被冲洗得格外白净的芦花惹人怜爱,缕缕炊烟从停靠在河岸的渔船升起。再有唐代李白的《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白鹭鸶蜷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飞而起,直向波涛汹涌的使君滩飞去。读这些诗歌,让人仿佛回到故乡,看炊烟袅袅,秋水明净,白鹭飞翔。
词人笔下的白鹭更加唯美,更加动人。唐代刘禹锡的《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白鹭儿,品格最高尚。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晚秋时节,捧读古代文人笔下的白鹭,赏看的是诗情画意,情牵的是淡淡的乡愁。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