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苗寨奏响乡村振兴曲
刊发时间:2022-11-09
A2版
作者:李丽君 李元兰 李德楠
初冬的早晨,走进镇康县田坝村,青瓦白墙的苗族民居鳞次栉比,透过晨雾,苗寨不仅多了一份悠远与神秘,更多了一份妩媚与婀娜。
通村公路两侧的花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出早工的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胜过千言万语,远处漫山遍野的澳洲坚果林翠绿葱茏,微风吹拂,沙沙作响,犹如一曲乡村振兴乐章在山野大地蔓延开来。
正惊讶于苗寨的变化及苗家人的新气象时,随行的田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校才介绍,马学春可是田坝自然村出了名的坚果树嫁接师傅。
到马学春家的时候,他正在打磨坚果树嫁接刀。看到有客人来,马学春赶紧起身相迎。
在镇康县引进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云澳达1号庄园澳洲坚果种植基地的3年后,2008年,在外地打工的马学春决定回乡发展,他在自家山地里种植了9亩澳洲坚果苗,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坚果树长势越来越好。2012年,马学春再次扩大种植规模,在自家的山地又种植了30多亩。2016年底,9亩初挂果的澳洲坚果树有几千元的收入。2018年底这9亩挂果的澳洲坚果树收入已达2万元。目前,马学春的40多亩澳洲坚果树陆续挂果。
“只要不懒,就赚得到钱,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嘛。”马学春说。
种植坚果树的过程中,马学春嫁接坚果树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2016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马学春告别了往日的土坯房,盖起了两层小洋房。
“十年内,我要把自己的庭院变个样,鱼池、凉亭、游泳池样样都要有,果树就以坚果为主,产业也要继续做下去……”言谈间,马学春说出了往后庭院的规划。
马学春是田坝村苗族群众勤劳致富的典范,也是苗家人紧跟乡村振兴步伐的缩影。
在田坝村,像马学春一样热爱生活、努力生活,最终脱贫致富的苗族群众比比皆是。田坝村欣安自然村的王建祖就是其中一员。
王建祖说,那些年,苗家人生活靠的是串山打猎、下河摸鱼,一天伙食一天吃,很多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可不比往日了,这样的现象都没有了,大家都集中精力发展产业,看看谁家日子更红火。
欣安自然村通村入户道路、太阳能路灯、文化墙……文化活动广场上,苗家图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要深挖田坝村芦笙(歌舞)传统、民族服装制作、山花节等苗族传统文化,把田坝村苗族文化习俗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罗校才说。
田坝村苗家人铆足干劲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有力的体现。
“十三五”时期,镇康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树立扶贫工作整体一盘棋、上下一起抓的全局观念,建立县委书记、县长牵头总抓,分管领导挂钩指导协调,挂钩领导具体负责,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上下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镇康县3个贫困乡(镇)、38个贫困村、9566户3818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末人均纯收入达12305元,年均增长38.7%,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镇康历史性甩掉了贫困县帽子,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径。
习习微风拂过,马学春又开始了一天的坚果树嫁接,绿油油的坚果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马学春说,按照坚果树的长势,明年将会大丰收。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