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临沧作为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刊发时间:2022-11-11

    A1版

    作者:彭文昌

      冬日的临沧大地,云白、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是临沧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扛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2020年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做到政治站位更高、态度作风更严、问题查找更准、措施落实更实、工作力度更大。

      先后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临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临沧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临沧市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市委常委会带头,市政府和各级党组均召开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市政府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分别约谈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市纪委监委围绕县(区)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一岗双责”以及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责任落实情况,持续开展“精准监督助力生态文明和‘湖泊革命’专项行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临沧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工业污染源、柴油货车等综合治理。

      2020年以来,临沧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达到省级年度考核目标。今年1至10月,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比上年同期提高0.9%;PM2.5浓度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治理持续加强——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有力推进河道采砂管理,完成104个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并持续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11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100%,11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0.9%,在用的1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100%。

      污染土壤得到安全利用——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89.53%、建设用地中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

      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建成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各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3个,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到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近年来,临沧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高原特色农业底色更绿——

      聚焦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以有机为方向、绿色为主导,大力推进基地产品认证,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今年以来,全市登记(认证)“三品一标”面积944万亩,已认证绿色食品基地62万亩、正在认证149万亩,已认证绿色食品产品125个、正在认证110个,已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万亩、产品408个,认证地理标志产品17个、284万亩。2021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9年分别减少6%、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4.21%。全市“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数量占比居全省16个州(市)第一。

      节能减排降耗成效明显——

      严控“两高”项目,大力发展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产业,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量为0.35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下降9%。20户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部通过省级评价,9户高耗能企业能效水平达国家能效基准水平以上,其中4户达国家标杆水平。

      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开发,建成光伏电站2座,在建光伏电站23座、风电站1座,电力总装机310.06万千瓦;建成充电桩529枪、充电功率16486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464辆。

      

    把绿美云南化为绿美临沧

    美丽临沧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刻把握美丽中国内涵,明确了市级“醉美临沧”和8县(区)“花园临翔、绿能云县、滇红凤庆、果香永德、甜美耿马、茶香双江、边美镇康、秘境沧源”的绿美定位,坚持绿美建设与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五城”同建,切实把美丽中国化为绿美云南、绿美云南化为醉美临沧。

      组织开展8轮“美丽中国”“绿美云南”化为“绿美临沧”培训,参训人数达46.75万人次,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出台《临沧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组织编制各县(区)和市级8个领域绿美十年规划、建设导则、植树指南、树种名录等政策性文件,谋划绿美项目4120个。

      以中心城市绿美建设带动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发展,着力推进“增绿、增花、增果、增水、增光、增特色风貌”行动,有效有序推进绿美建设。

      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2%,森林蓄积量达1.17亿立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6%,绿化覆盖率达4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临沧市成为云南省2个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城市体检样本的城市之一;凤庆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镇康县创建成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创建省级美丽村庄3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

      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临沧市坚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认真制定整改方案,不断提升跟踪督导成效,紧盯问题全力整改。

      针对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巡视、检查、审计等反馈问题,迅速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措施,逐级压实整改责任。

      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检查、大核查,对存在问题实行月调度,强化跟踪检查问效。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2020年以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48件,办结信访投诉907件、办结率达99%。

      全面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25项及“回头看”整改任务7项,2017年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31项。持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临沧市的问题和群众投诉举报件全面完成。

      

    持续深化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环保治理体系现代化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法规体系,健全工作体系,深化体制改革,有力推动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先后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城乡清洁条例》《临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出台《临沧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临沧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若干措施》《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5)》《临沧市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政策性文件,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关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机构改革、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考核评价、综合行政执法等一批改革事项落地落实。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件,办理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临沧人民更多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正成为临沧人民共同的追求,全市上下正奋力开创临沧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