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红薯
刊发时间:2022-11-20
A3版
作者:李爱华
红薯是老家乡野间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小时候,立冬后的乡村,家家红薯窖里都会存满大大小小的红薯。它们一个个好似待嫁的新娘红了脸,静等窖中。
“红薯香,小雪尝;红薯甜,等过年。”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她老人家的意思是,红薯在小雪过后,进入腊月才会香甜。至于原因,上中学后我才明白:天气变冷后,累积在红薯内的部分淀粉在水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为糖,自然就会甜了。
那时候,物质匮乏,粮食经常不够吃,母亲就用红薯做补粮。其中,早晚的红薯稀饭是母亲的必修课。这种常见的食物,母亲也做得非常讲究,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炖,直至红薯块完全软化,红薯稀饭变得黏稠为止。
可是,我总觉得红薯稀饭并不好吃。一是因为整个冬天的早晚饭几乎都吃它,二是因为煮红薯稀饭时,母亲放的红薯块太多,只有零星几粒米,吃起来非常寡味。一锅红薯稀饭,我和弟弟常会为争抢里面的少许米粒而争吵不休。母亲就只能吃里面的红薯了,不过,她倒是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砸着嘴巴笑着说:“红薯香,红薯甜,吃了红薯活万年哟”。
后来,从外婆那儿,我知道了母亲“吃了红薯活万年”的故事。原来,母亲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本来就体弱多病的母亲在这种境况下奄奄一息。后来多亏了外公不知从哪儿弄回来一袋子红薯,外婆就每天煮红薯给母亲吃,母亲这才又“复活”了。
从此,母亲与红薯结缘。只要到了种红薯的季节,田间屋前屋后,母亲见缝插针,都会松土插上红薯苗。母亲说得对,多吃红薯真的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大大提高,我家早已不需再用红薯做“补粮”,但母亲依然年年种红薯。今年雨水少,红薯成熟得晚了一些。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说,老家要收红薯了。利用周末,我赶紧携夫带子回去帮忙。
老家的庭院中,端上一碗母亲煮的热气腾腾的红薯稀饭,就着月光细细品尝,竟觉软绵香甜、滋味悠长,早已不是童年时不喜欢的味道,而是有着母爱的幸福之味。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