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山之路
刊发时间:2022-12-11
A3版
作者:龚林国
1998年8月,我背上行囊,奔赴神秘的阿佤山,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坐上客车从临沧出发,一路沿着崎岖的山路,不知颠簸了多长时间,终于见到勐董坝子的时候,天已经快擦黑。
一路的颠簸让我无暇顾及佤山的美景,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结束后,我们几个分到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的老师又坐上客车,从清晨8点出发,一路颠簸,又是临近黄昏才到达岩帅镇完小。去贺勐小学报到的那一天是岩帅的街天,我们分去的3个老师、同来的几个老师和赶街的人一起10多个人拉着手扶拖拉机上的栏杆,挨挨挤挤地站上车,这次出发是在中午饭后,阿佤山正值雨季,从贺勐坝到贺勐小学一路都是上坡,道路泥泞,加之贺勐特有的胶泥土,拖拉机加大油门还是没法上去,车上所有人都下来推车,一直推到学校,天已经黑了。
到佤山工作途中几经辗转,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故乡》里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012年6月我与路结了缘,调县交通运输局工作,在佤山的青山绿水之间奔走,我见证着佤山路从无到有,从泥巴路到水泥路到柏油路,从农村公路到二级路到高速路。
作为沧源第一条二级公路的参与者、建设者,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段峥嵘的岁月。耿马至沧源(永和)二级公路,起于耿马,止于沧源永和口岸,全长97公里,当时我们的指挥部设在勐董镇白塔路123号,我们的指挥长杨子安,一个身材瘦小却坚毅的男人,带领着我们这个有20多个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2009年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历时两年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司岗里隧道不会忘记,为了早日打通隧道不幸牺牲在此的战友周雪晟;四标的施工队不会忘记,为了使司岗里大道早日通车,指挥部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在凌晨和他们一起啃馒头,一起拌沙灰;施工单位不会忘记,为了尽快提供建设用地的沧源县人民政府和积极支持的沿线佤山群众;阿佤人民不会忘记,日夜奋战的建设者,他们撤退了,留下的是辉煌。正如《耿沧路人》里唱到的“多年期盼,交付肩上,心彷徨,路艰难,耿沧路人征程忙,激情汗洒南碧河。傣乡水酣,木鼓声响,路宽敞,民富强,创造奇迹心坦然……”
作为农村养护公路的分管者,我深知养路人的不易。我见证了“人民公路为人民,人民公路人民护”的热闹场景,每年雨季前和雨季结束后,佤山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在村组的带领下,清理侧沟、平整路面;我见证了道班工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劳,诉说着对佤山之路的衷诚,没有道班工人的付出,就没有群众出行的通畅;我见证了沧源农村公路管理段人员的艰难,人少事多,沧源的雨季降雨量多,持续时间长,一到雨季作为分管养护和段长是不会睡好觉的,听着雨声,心里是焦虑的,一旦发生公路坍塌,就得连夜赶去。
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见证者,我深知阿佤人民对公路的期盼和支持。通行政村、通村民小组公路建设是没有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无论是挖到谁家的地,涉及哪家的青苗,全凭乡、村、组干部一张嘴去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阿佤人民始终相信没有路,就没有出路,这是征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群众基础。2018年,我在南景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交通运输局要修一条20多公里的入组硬板路,原路基宽度不够,需要加宽,经测算需要砍掉群众的3000多株橡胶树,修还是不修,取决于群众的征迁工作。征地是摆在支书刘军前面的拦路虎,他每天晚上都到涉及农户家去做动员工作,他先从涉及数量最多的班卡组组长杨向武家开始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既是党员,又是组长的杨向武带头,征迁工作就迎刃而解了。工作比想象的要轻松多了,不等支书开口,他就说道:“这条路既是入组路,又是产业路,我们已经盼了多少年了,如果为了我们自己的一点利益而丢掉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样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以后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第二天他就约着亲戚,把涉及他家的橡胶树全部都砍了。负责现场施工的董老三说:“我修了那么多年的公路,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支持的群众,我们施工单位一定要按质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让群众早日走上好路”。
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接续奋斗,佤山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南立线、耿沧线、小沧线三条经济干线为骨架,形成了干支结合、内外相连、城乡沟通的公路运输网络。随着2011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耿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2012年机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2018年年底立新至孟定(班洪段)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国道G219南撒至岗莫标山建设接近尾声,公路等级大幅度提高,沧源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逐渐得到改善。2021年瑞孟高速公路(沧源段)开工建设,结束了阿佤山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6年12月8日,沧源佤山机场通航,阿佤人民圆了千年“飞天梦”,沧源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立体综合交通网雏形初具。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一直是佤山交通人不变的初心。很喜欢冯至的一首诗: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作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作蹊径上行人的生命。也许路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人明白,有一种东西叫做变化,还有一种东西,叫不变”。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