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游芒底瀑布

    刊发时间:2022-12-11

    A3版

    作者:张燕燕

      芒底瀑布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芒底村的弄箐河,早在2020年我就在朋友圈看到过贺派芒底瀑布的美景,只是听说山高路陡一直未能前往,这次正好有朋友邀约,犹豫再三后我报了名。

      第二天早上8点30分准时出县城向贺派方向出发,“菠萝之乡”几个大字刻印在公路旁的巨大菠萝景观雕塑上。菠萝是贺派乡的标志,贺派乡芒抗村是耿马菠萝(凤梨)的主产区,已有近20年的菠萝种植历史。近年来,借沪滇协作的东风,“芒抗金丝凤梨”得以走出小城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观景台前,朝阳从云层中跳脱出来,发出刺眼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远方的山峦间云海茫茫,山在云中、云在山上,近处的蔗林上空笼罩着一层浅浅的薄雾,虽是初冬,但蔗林依然绿意盎然,云雾缭绕中宛若仙境一般,让我有了置身仙境的感觉,这是给予早起的人才有的视觉盛宴。

      继续出发,已有早起的傣族大妈整整齐齐地摆好一排排黄灿灿的菠萝、诱人的菠萝蜜、红艳艳的火龙果等待销售。傣乡无寒冬,错季美食是最好的证明。一路弯弯绕绕,只见公路下方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茅草屋掩映在苍翠的竹林中,身材婀娜的傣族小妹、手脚麻利的大妈在茅屋下张罗着小吃摊:糖水凉虾、凉拌米粉、舂多依、拌木瓜、烧烤一应俱全,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四根龙竹竿、两根长绳搭建起的简易秋千让我们暂时抛去烦恼找回童年;一根长竹竿制成一个简易的跷跷板,我们在一高一低中反反复复,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有人一生高翘,有人一直低迷,大部分人高低起伏不定,很少有人能做到互相退让保持平衡。脚下溪水潺潺,清澈而欢快,唱着歌顺流而下,是一座新修的竹桥。

      一路前行,抵达芒底村活动室,将车子停放在篮球场,开始近4公里的徒步。徒步是一件浪漫的事,戴上遮阳帽、换好舒服的鞋子,迎着初冬的暖阳出发,阳光照在身上软软的、柔柔的,沿途是正在努力拔节生长的甘蔗,红色的蔗杆绿色的蔗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上坡下坡,宽阔的乡间土路上,留下我们一行人的欢歌笑语。同行的雷大姐说,马上要到了,前面有100米的陡坡要注意了。循着水声的方向前行,一步步向密林靠近,大家互相搀扶着,抓住身旁的树枝树杈顺势向上,然后连滚带爬冲下山脚,到达山脚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山高谷深、水声震天,“飞流直下三千尺”应该就是这样的景象,太壮美了。我仰头观望,奇怪这么大的一股水从何而来,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隐藏在密林之中的芒底瀑布约30米高,巨大的水流从山顶汹涌直泻而下,白色的水花翻滚,无数颗小水滴四散开来,打湿了我的头发和风衣。他们欢笑着下落,被微风轻拂,在阳光的映射下呈现出短暂的彩虹雾,水流汇聚,清澈的溪水哗哗地流淌着奔向远方。水汽弥漫整个周遭,使得瀑布周围的植被格外茂盛,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绿油油的苔藓、嫩生生的蕨类、野生的单瓣海棠、橘色的金凤花……我贪婪地呼吸着这久违的空气,这湿润的泥土、绿叶和花草都如此美妙,好久没有这样亲近大自然了。

      休息片刻后我们启程返回,海梅姐将我们野食后的垃圾装袋拎走,我们开始了此行的重要环节——捡拾沿途的白色垃圾:塑料袋、饮料瓶、破损的化肥袋、零食袋、纸杯、易拉罐……不带走一片绿叶,也不留下一片垃圾,用满当当两大袋垃圾结束我们今天的无痕徒步环保之行。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