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光脚踢球、竹子当球门……看看这个村的村民有多爱足球

    刊发时间:2022-12-17

    A2版

    作者:江文耀 严勇 陈冬书 王安浩维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龙乃村有一群爱踢足球的农民,他们白天干活,傍晚约着一起踢球,踢到晚上10点钟是常有的事,踢累了才回家休息。

      他们当中,有的是养殖户,有的是钢筋工,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却都对足球情有独钟,200多人的龙乃村足球微信群里一到下午就会有人发语音吆喝着:“来踢球啰!”

      村子里,有一块标准的5人制足球场,背靠大山,周围就是庄稼地,是2020年依托县里的项目建成的。从那以后,村民们踢球再也不用四处找场地了,为了能让踢球时间更长,他们还自筹资金在球场安了8盏灯,一到晚上,这里便成为方圆十里最闪亮的地方。

      他们对足球不是一般地热爱,早些年条件差,碰到一块稍微平整的草地,村民们就拿几根竹子搭个简易球门,足球就踢矿泉水瓶,没球鞋就光着脚板、穿着凉鞋踢,哪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也能踢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放牛的孩子,出了门就忘记了要干啥,把牛栓在树上,跑去踢球,最后球踢得舒服,牛的肚子却饿瘪了。

      龙乃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说:“找娃很容易,只要是有球场的地方,一找一个准,我儿子从小也是这样。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龙乃村爱踢球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人。

      2003年,龙乃村有了自己的足球队,从小便对足球如痴如醉的鲍志昆担任首任队长,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带领球队到处打比赛,为龙乃村争荣誉。凭借良好的耐力和拼抢能力,龙乃村足球队在业内小有名气,但离冠军总是差那么一点。2016年,村民鲍艾改接过队长的重任,开始研究技战术和团队协作,在全体队员努力下,终于在3年后捧得冠军奖杯。

      这两年,有了新的足球场后,经常有外面的球队过来踢比赛,一到周末,足球场更是“一票难求”。如今的龙乃村,生活越过越好,家家户户盖起了特色民居,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通足球场,不仅如此,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更健康了,抽烟喝酒的少了,加强体育锻炼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近些年,村子里考上了很多大学生,他们有的就读体育专业,毕业后返乡当上了足球教练。

      以往,一些家长觉得踢足球“不务正业”,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来到球场为队员们加油打气,还自掏腰包为他们做好参赛的各项保障。让鲍艾改欣慰的是,每当球队外出踢比赛,啦啦队里总会有几个孩子的身影,他说,这就是龙乃村足球队的希望,总有一天,他们能代表龙乃村登上更高的舞台。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严勇    陈冬书    王安浩维

      据新华社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