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闲坐听蕉雨

    刊发时间:2022-12-25

    A3版

    作者:李学成

      天凉好个秋。在昔本的山野,半山云雨,一林芭蕉,我驻足而立,不想离去。

      看着绿叶颀长,秋雨沥沥的蕉丛,不禁记起宋代词人张鎡“风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的芭蕉词。心想身心俱爽的此刻最是美好,点滴细数的光阴最需聆听。

      蕉雨,于我是往昔的怀想。记得小时候离家不远的水畔有母亲的菜园,四周植满芭蕉。芭蕉喜潮湿,近水便长得茂盛,蕉丛发株很密,蕉叶交叠,无风清静,会雨清响。儿时的我常在夏天到菜园子里玩耍,摘菜蔬、捉蜻蜓、追蝴蝶、拾蕉花。那掉落的蕉花花瓣硕大厚实,如一只深红色的小船,蕉花如箭镞,黄色的蕊含着雨露。花瓣常被我和小伙伴捡来在水中作船漂游,花蕊则捡来作食。顽皮的童年乐而忘归,竞攀蕉树,不想蕉树光滑,几次失落,有时竟让蕉树失去重心而歪斜,甚至攀折,被母亲看到自是一番责骂。夏雨急骤,便委身蕉下,听雨落在宽大的蕉叶上,滴答有声,看雨珠滑出叶沿,落化在身前,叶面留下湿湿的雨痕。有的雨珠未肯离去,附在蕉叶晶莹剔透,小伙伴故意摇落,让人湿身。我喜欢呆呆地看蕉叶滑过雨痕的湿绿,仿佛滑过心田,凉快极了;喜欢静静听蕉雨由疏至密的那一种清音,仿佛倾诉什么,让人捉摸不透;喜欢期待落花结实的那一份甘甜,让人有些确幸。

      蕉雨,于我是唯美的执念。有年去苏州游拙政园,特意到“听雨轩”观览,见轩旁池畔植有几株芭蕉,蕉叶修长,形态唯美,映衬着飞檐、粉墙、花窗,顿觉境界绝妙,别有韵味。置身轩中,一桌、一椅、一盏、一琴,一曲《雨打芭蕉》,仿佛身处明代的午后,在一抹茶香中等待江南的雨落,感受“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的文人风雅。又年去周庄,在沈万三故居避雨,回廊转角处不经而遇一株芭蕉,植于高墙之下,旁立太湖石,檐口的雨落于蕉叶淅沥而下,我端视良久,粉墙、蕉影、瘦石、曲廊、烟雨成了周庄予我的经典印象之一。庭院深锁,芭蕉雨声,人生的富足也不过如此了。

      蕉雨,于我是生活的消散。“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李煜的蕉雨是相思的寂寥。“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的蕉雨是家国离乱的愁思。“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隐士林逋的心底也有一些孤寂。而我的蕉雨是消散的,喜欢苏轼“雨打芭蕉闲听雨,道是有愁又无愁。静坐听雨人无畏。无问东西”的洒脱。喜欢李之义“点滴芭蕉疏雨,微凉”的惬意。喜欢杜安世“窗外芭蕉,数点黄昏雨”的安适。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