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保护活态遗产 增强文化自信

    刊发时间:2023-03-10

    A3版

    作者: 黄翘楚

    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

    保护活态遗产   增强文化自信

      在动身前往北京参会前,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专门来到红河县撒玛坝梯田,与梯田周边村寨的老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交流。“我希望利用这个时间再次深入走访,了解老一辈民间艺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不负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杨钰尼说。

      秉承着对哈尼族文化的热爱,杨钰尼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创业,成立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进行乐作舞、哈尼儿歌、器乐、手工艺等民族文化传承教学,并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下乡活动和青少年非遗美育教育。毕业后,她放弃了站上更高舞台的机会,毅然返回家乡,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比起自己到处演出,我更愿意教授家乡的孩子们学习民族歌舞,让他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大山、登上更大舞台。”说起创业初心,杨钰尼表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把更多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增强哈尼族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自信。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杨钰尼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走访和调研中。她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到哈尼族多声部发源地阿扎河乡普春村、哈尼族奕车支系所在地大羊街乡以及撒玛坝梯田、杨柳梯田、尼美梯田等地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

      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杨钰尼将走访调研的所思所悟融入了履职中。针对哈尼梯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的诸多困难,她今年就加大世界活态遗产保护传承力度进行建言,希望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开展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建议国家出台专门针对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活态遗产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

      “哈尼梯田是根,民族文化是魂,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作为哈尼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四素同构’的家园,守护好哈尼四季生产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钰尼说。

      云南日报记者    黄翘楚

      原载《云南日报》3月9日3版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