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用一技之长叩开致富门

    刊发时间:2023-03-22

    A1版

    作者:杨永平 段群英

    凤庆县开展农民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式培训,农民技能素质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双提升——

    用一技之长叩开致富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破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制约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存在人才匮乏问题,凤庆县采取多部门联动参与的方式,以农民技能素质能力和就业能力双提升为主线,全面开展农民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式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力。

      今年41岁的龚沈李,家住凤山镇洛星村,从小就喜欢捣鼓电器的他在县城开了一家修理铺,由于没有系统学过维修知识,修理电器全靠经验和自己揣摩,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启动后,龚沈李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通过培训,龚沈李修理家电更规范、更安全、客户更满意,维修效果更好,客户也越来越多。龚沈李高兴地说:“我现在有毕业证书,从业余爱好变成专业维修了!”

      “原来一天一百元工钱老板都不愿意,现在是一天两百元老板却争着要。”勐佑镇棕园地村的杨家海,在每年农业生产淡季时,都会外出打工添补家庭收入。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一些较低层次、重复性的行业,收入不太理想。参加第一期焊工培训后,杨家海的焊接技术大幅提升。

      和龚沈李、杨家海有所不同的小湾镇正义村的李珊,参加了电商直播培训学到直播技巧后,回家当起了主播,在线上销售自家茶所制出来的茶叶,茶叶生意越做越大。尝到“甜头”的她还当起了师傅,招收和培训村里留守妇女组建成立了直播基地,在线上销售各种农特产品。这些乡土主播每个月1800元底薪加直播带货销售提成,优秀主播每个月最高收入近3万元,最低9000多元。

      这些只是凤庆县通过培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个缩影……凤庆县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首先解决了培训有人教的问题,搭建“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联盟平台,以县职教中心师资力量为基础,整合了培训机构、县内专技人才、乡土人才等师资力量,建立了一支由111名教师组成的师资人才库,同时,在县人社局增设了乡村人才振兴服务中心,新增3名事业编制,解决了培训有人管的问题。其次,解决好培训有效果的问题,坚持每月定期自下而上征求收集群众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意愿,做到群众“点单”、政府“配单”,让有培训意愿的农民走进校园,做到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式的培训。

             第三是解决好培训有资金的问题,每年整合人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各涉农培训资金5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做到集约使用资金,切实提高各部门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第四是解决好培训有用的问题,高度重视培训后就业创业“后半篇文章”,对2016年以来20134名持证人员进行重新登记造册,为他们“量体裁衣”提供就业指引,并举办由用工企业、人力资源公司、参训学员参加的“培训+就业”专题招聘会。

      目前,凤庆县开展农民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式培训25期136个教学班6693人次,培训群众需求工种32个,整合培训资金1048.86万元,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招聘会198场次,在招聘会上现场招用人员3319人次,学员月平均工资3500元以上。同时,积极支持培训学员回乡创业,县级财政每年筹措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创业扶持奖励,让培训学员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通过培训,解决了以往在农民技能培训当中存在的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脱节、培训资金与培训时效脱节、培训成果与就业创业脱节的问题,培训后的学员就业创业率达到了97.7%。”凤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家龙介绍,下步工作中,凤庆县将持续围绕每年培训不低于2000人以上,培训后的就业创业率不低于97%的目标,持续抓好培训的就业创业“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