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汩汩清泉 润泽家园

    刊发时间:2023-03-24

    A1版

    作者:杨再国 姜绍仆 张冯云

    我市加快水利项目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汩汩清泉   润泽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部署,着力实施“3815”战略,着力实施“兴水润临”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村是一个边境村寨,因为海拔较高,加之地处喀斯特地貌,饮水难是当地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2022年底,镇康县中山河水库至南伞至河外连通工程项目落地实施,采取“水池+泵站”两级提水的方式,提水766米至红岩高位水池,沿着缺水的村寨铺设管网,彻底解决了边境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以前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去‘挑水’,天刚亮就要出门,一早上只能挑得一趟水,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现在自来水接进家,生产生活都方便了。”自从水窖修好后,刺树丫口村村民周三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刺树丫口村的喜人变化并非个案。2022年,全市沿边行政村22件供水保障工程全部建成通水,完成投资1.62亿元。解决了1.19万人依靠水窖供水和3.56万人应急送水问题,全市民生水利条件不断改善。

      吃上干净水、放心水,还要让全市人民共享优美水环境……

      在镇康县南伞河排水防涝及截排污工程七彩田园项目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字城忠介绍:“七彩田园占地200亩。通过对整个区域进行节排污工程治理,对私搭乱建进行拆除,对耕地进行改造提升,并种植了100亩田藕、70亩七彩水稻,让市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前稻田两边、河里都是乱糟糟的。现在环境好了,散步、健身、跑步都舒心了许多。”正在散步的市民刀亚莹对治理后的环境很满意。

      去年以来,在各县(区)县城周边,水务部门以河道治理项目为纽带,配套建设防汛通道、生产道路、人行道等基础设施,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2022年,全市共实现清理河湖库渠1240条、河道污染物18.45万吨。

      水利项目工程惠民生、利长远,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市各水利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挖掘河道淤泥、混凝土搅拌车轰鸣、压路机修整河道旁的施工道路,一片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

      耿马团结水库是耿马灌区的重要水源工程,作为耿马灌区的中枢调蓄工程,项目总投资为78500多万元。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在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推进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云南中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耿马分公司负责人王小金介绍,目前项目完成填筑量235万立方米,剩余45万立方米,按目前施工进度计划于今年的6月份全部完成,保证大坝顺利封顶。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大坝进行加固处理,10多台挖机负责清除水库的淤泥,为蓄水做好准备。目前,大坝加固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坝面工程处理,预计今年5月底能够完成,全部工程工期9月份可完成,12月份可完成验收工作。

      当前,围绕构建最大一张“水网”、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市正加快推进“前期一批”70件、“开工一批”33件、“在建一批”42件、“竣工一批”30件、“绩效评估一批”3件项目,持续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全面提升水利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力争一季度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融媒体记者 杨再国   通讯员   姜绍仆   张冯云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