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农场:土地流转 收入叠加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农场社区管委会引导群众把土地进行流转,让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经营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而持续的动力。
李顺娣是双江农场周边的群众,到农场葡萄种植园上班已有5年时间,葡萄园区每年持续增效,让她得到稳定的收入。“ 在这里打工,一天80元钱,老板对工人非常好,工资能按月发放,活也天天有得做。”千蚌村村民李顺娣说。
李顺娣上班的葡萄种植园面积有120多亩,租赁双江农场五队土地,每亩地租1500至2000元不等,群众租出土地后,有了固定租金,空闲出的时间可以选择做另一份工作增加收入。
双江农场五队队长罗云贵介绍,土地规模经营能够解决职工大部分生产生活问题,现在土地承租出去,劳力解放出来,其余时间可以在葡萄园里打工,不用再到外面去打工。
分散的土地规模化经营,让专门从事农业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更为活跃,他们带来更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引进大批外来客商,村民、集体实现双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们将用1至5年的时间,至少带动葡萄规范化种植面积1000到2000亩,只有规模上来了,才会有更多的外地的客商进来。” 双江滇杰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红杰说。
土地规模经营以来,双江农场葡萄种植园每年支付给农场五队地租25.4万元,聘请农场五队和附近村寨25人管理葡萄,每年支付工人工资60多万元。土地改革,充分激发农业农村资源活力,做活耕地文章,释放农村发展新动能。
双江农场社区管委会副主任普文江表示,只有通过整合多业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把产业的体量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效应,最终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