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更绿 发展持续
临沧绿色产业推进行动打造一流绿色“三张牌”,绿色成为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最靓名片——
青山更绿 发展持续
绿色就是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绿水青山是临沧最大的财富,是推动临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市紧扣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着力强化全市产业发展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大抓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高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通过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临沧有了最生动的实践。
因地制宜发掘绿色能源
2021年,凤庆县小湾4万千瓦农牧光伏发电项目、云县大朝山西12万千瓦林业光伏发电项目和镇康县“农光互补”8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今年1月,总投资19.1亿元的华能澜沧江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云县首批光伏项目在云县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开工。2月,云县茂兰林业光伏发电项目、云县干龙潭农光互补光伏发电二期项目开工建设。3月,云县爱华镇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
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攻克半导体单晶生产多个关键技术,太阳能锗晶片、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等产品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
我市围绕把临沧打造为全省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目标,坚持把水电、光伏和锗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大力推进新材料开发和新技术应用,让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市风光新能源开发。
“十四五”期间,我市初步确定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500万千瓦以上,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全力打造装机规模达1300万千瓦左右的省级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开发,建成光伏电站5座,在建光伏电站9座,在建风电站1个,电力总装机达877.31万千瓦,云县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取得电力供电许可证,实现所有电力总装机都是绿色能源。
突出优势打造绿色食品
绿水青山赋予了临沧丰富的生物资源,更孕育了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特色农产品。
云南紫江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凤庆核桃产业园区,这里目前已经聚集了18户核桃企业。入住园区以来,该公司的核桃收购量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产业聚集后好处很多,一是信息量增加了,圈子扩大了,各企业间的互补性增强了,例如核桃大果可加工果仁等食品,小果用来榨油,一点也不浪费。二是聚集的工厂越多,工业化的速度就会越快,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最终各方都会得到更大的实惠。”该公司董事长乐世平说起核桃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时连声称好。
为推进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凤庆顺宁坚果公司牵头联合全省5个州市6户企业组建核桃水洗果联盟,加快推进核桃延链补链强链科研攻关,初步形成核桃标准化原料集中仓储、产品精深加工、科研技术支撑、成套设备支持等全产业链条。
不仅仅是凤庆核桃,永德(澳洲坚果)、耿马(蔗糖)、沧源(肉牛)、临翔(茶叶)、镇康(澳洲坚果)、云县(中药材)等“一县一业”的全产业链建设,更是不断推进了全市农产品的有机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422个、面积941万亩,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60个并实现100%挂牌,全市30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全省排名第五。
在佤山大地上,“绿色食品”正不断破土、发芽, 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临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域旅游体现健康生活
“昔宜很美!江鱼真美味,每年我都会和朋友带上家人相约而来。”来自昆明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云县漫湾镇的昔宜村原本只是澜沧江边的小村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集水上观光、江岸运动休闲体验、半山林果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江畔旅游村落。目前,该村有1200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人均月收入全部达3000元以上,全村旅游年收入达330万元。
可持续的,是真发展。像昔宜一样的旅游乡村在临沧比比皆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美丽蝶变都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打造全域旅游的缩影。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 16.14万人次,同比增5.3%;实现旅游总收入7728.01万元,同比增1.85%。一日游、乡村游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
“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这是临沧令人向往的美丽,更是近年来以全市之力打造的旅游名片。
——坚持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纵深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打造茶马健康游、田园乡村游、佤乡秘境游三大核心产品。
——加快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域旅游示范区、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佤山凤城5A级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茶旅融合,积极开展冰岛村搬迁和昔归村等违建整治,加快茶叶小镇和茶叶博物馆建设。
——打造碗窑、芒团、中山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35条重点旅游线路,“滇西南—恒春茶韵秘境佤山乡村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8个。
为深入推动旅游、文化、康养等要素与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的无缝衔接,我市充分延展产业链,持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个县(区)均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云县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医院,被列为全国27家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医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