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张太芳:用心用情用力做群众的“贴心人”

    刊发时间:2022-07-11

    A1版

    作者:王明世 唐永萍

      “她做事很公道,我们信任她”“带领我们发展,她点子多”“总是热心地帮大家做事,她是我们暖心支书”……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忙安村,只要提起村党总支书记张太芳,村民无不点赞。
      43岁的张太芳是土生土长的忙安村人,2007年至2016年当选为忙安村民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至2021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2021年至今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群众选我担任村委会主任,党员选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在其位就要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把群众的每件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做好。”担任村干部以来,她谋规划、找项目、抓发展、促和谐,挑起大梁,引领村民走向幸福路。
      忙安村距双江县城30公里,村委会驻地海拔1360米,全村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56户194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山区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居住环境脏乱差,是十多年前忙安村的真实写照。
      张太芳深知忙安村存在的这些困难,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穷。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后,她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外考察学习、深入各村、组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发展意愿,最后为忙安村制定了“巩固一个支柱产业(甘蔗),同步推进三大主导产业(玉米、坚果、养殖)”的思路,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和大力发动群众,全力加快全村产业发展步伐。

          2021年,全村种植玉米1.8万余亩,户均收入4万余元;发展甘蔗5355亩,户均收入1.76万元;发展生猪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1.76万元;种植澳洲坚果1.36万亩,挂果面积8000余亩,户均收入1.4万元。
      “是张大姐的坚持,才让我家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几年前,杨学明户是忙安村令地组出了名的贫困户,年近30岁的他,与年过六旬的父亲一起居住在矮小破烂的土坯房里,生活非常困难。现在,他家已经建盖起180余平方米的漂亮小洋楼,年收入近10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甜美。
      “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落后、认识不足、安于现状,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如何帮助杨学荣父子转变思想摆脱贫困,一直是张太芳心里一个难解的结。
      起初,张太芳到杨学荣家做思想工作,杨学荣认为这是作秀,不听她的发展意见,甚至看到张太芳就躲起来。面对这样顽固的困难户,张太芳没有放弃,她从帮助争取建房补助资金、产业发展补贴、技术培训等惠民政策和鼓励他家自力更生搞好生产等方面入手,通过一次次真心帮助,转变了杨学荣的思想认识,开始积极发展甘蔗、坚果和玉米等产业,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从不理睬到有什么困难和心事都要向她讲,杨学荣把张太芳当成大姐,当成了亲人。
      “没有不通情达理的群众,只有我们工作没有到位。”在产业发展中,张太芳始终不让一户掉队,杨学荣户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张太芳的带领下,村民搞种植业和养殖业、做生意、外出务工……全村迎来了争先发展的好势头。
      张太芳还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帮助有劳力、有技术,但缺资金的群众搞好生产发展,近3年来,每年为农村党员、妇女创业争取贷款不少于60万元;并与上级挂钩部门沟通,申请种养殖产业扶持资金近12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她结合全村实际,引领党员群众从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入手,掀起美丽家园建设热潮。
      美丽家园建设中,张太芳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14年投资50万元,在全县村寨中首家建起垃圾焚烧炉,安装太阳能路灯129盏。
      她在村里推行党员承诺制,采取一年一次承诺的方式,要求党员在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承诺要做好哪些工作,带领广大党员按照“一院一园”的模式组织群众种植花草和蔬菜美化庭院,以种植兰花等花草为主,实现每户种植盆景10盆以上,同时组织发动群众在村内道路边、庭院旁种植苗木6000余株。
      她结合实际推行“党总支+理事会+保洁员+农户”四位一体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组建一支队伍、明确一个职责、配备一批设施、签订一个责任、强化一个监督,抓好人居环境提升,使环境卫生有人管、经费有保障。
      近年来,张太芳注重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组建了4支30人的妇女服务队伍,围绕关爱老、弱、病、残群众、摒弃陈规陋习以及引导群众辨是非、明事理、知法守法和感恩诚信教育方面,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好服务群众工作。同时,张太芳还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红白喜事、公益事业、文艺活动等方面,成立了10个村民互助小组,组建了2个文艺宣传队,让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友好交往,在农技培训中相互指导,在红白喜事中分工协作。
      “家里事交给丈夫,村里事我承担。”任职以来,张太芳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以村为家,群众需要什么,她就做什么,被群众称为最美的“贴心书记”。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