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芬芳
刊发时间:2022-07-14
A1版
作者:杜永福
永德县以“三引领三强”加快创建步伐——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芬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德县以“团结奋进促振兴,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方面,凝聚起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厚合力,民族团结之花正芬芳。
坚持文化引领,凝聚共识强活力
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爱党爱国歌咏比赛,“民族精神代代传”板报展,“民族之花齐开放”征文比赛等丰富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实施枸皮造纸、彝族支系俐侎人历史文化抢救保护,打造了神秘俐侎人、佤族腰鼓舞、布朗族歌舞等一批精品民族文化项目,创作了《十谢共产党》《十唱共产党》《三月六·葫芦牵藤开白花》等一批文化作品。建立了滇缅铁路遗址园、勐底农场白塔社区等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中远海运集团、上海市崇明区累计选派34名新时代“知青”结对帮扶永德,一批以胡桂兵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代表的专家工作站落地永德。
坚持示范引领,开拓创新强内涵
探索一批新机制。在大山乡户威自然村探索出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的“三问三还”基层治理新机制,形成了“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大雪山乡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同心联”,探索出了破除“等靠要看”思想,树立“自我振兴”意识,促进民风美起来;破除“散户经营”现状,树立“集约共享”模式,促进村庄美起来;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生态文旅”目标,促进产业美起来的“三破三立促三美”的乡村振兴机制,实现了“私事不出联、小事不出会、大事不出村”目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样本,以“民族团结+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8个,示范社区1个、民族特色村寨1个。
永德县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一县一业”(澳洲坚果)示范创建县,乌木龙乡党委等5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大雪山乡党委等14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目标引领,夯实载体强基础
紧盯民生福祉,夯实民心基础。始终紧盯群众揪心烦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创建工作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为使俐侎人摆脱贫困,围绕抗震安居、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劳动者素质提高、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整治六大方面,采取差别化政策,实施《扶持俐侎人三年行动计划》的两轮扶持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资金1.76亿元,达到了“一增加、二改善、三提高”的显著成效。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结合县城新老城区实际,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目标,对标发展、率先突破,重点抓好“6+1”产业,全省单体最大能繁母牛养殖基地永康现代肉牛养殖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全国百强光伏示范县工程稳步推进,“央企、国企入永工程”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引进企业和投资主体33家,永勐高速公路加速推进,凤永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德党河水库正式蓄水,忙海水库至忙中管道连通工程投入使用,一批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不断建成。通过“民族团结+产业振兴”,永德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永德各族儿女正意气风发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