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打造沿边最美“风景线”
刊发时间:2022-07-15
A1版
作者:李永祥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永祥)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要素”,采取抓实强化组织保障、科学规划引领、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强特色产业基地“四项举措”,稳步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建强组织体系,扎实推进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7个边境村(社区)进行现场督导,现场办公,现场交办。挂钩班子成员驻村驻点,实行一月一调度,常态化定期研究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会诊解决。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县重点督查范围,实行常态化监督问效。工作推进中,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组织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学习,汇聚力量、总结经验、定明方向。
科学规划引领,明确建设方案。紧紧依托“万名干部规划家乡”成果提升工作,科学制定7个边境村(社区)工作方案及项目规划,完善“一村一方案”。共规划项目388个,计划投资4.7469亿元。制定“一村一品”工作方案,编制项目62个,计划投资8.6亿元。制定《耿马自治县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促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边民互市贸易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双推进”,实行“基层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边民”的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汇聚合力攻坚,完善基础建设。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强边固防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机结合,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全力保障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437.36万元。重点实施强边固防、农村供水工程、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目前,中山河水库至南伞至河外连通工程耿马片区工程,完成率92.33%,完成投资14519万元。今年2月,耿马片区输水主、支管、泵站(水厂)及村组蓄水池已全部通水,7个边境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547盏,惠及2534户11110人。新建改建沿边公路63.1公里,硬化边境村(社区)村组道路37.5公里,实现沿边公路全线贯通、3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户外道路全部硬化。
培育特色产业,筑牢发展基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甘蔗、橡胶、核桃、坚果、魔芋等特色产业,7个边境村(社区)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1万亩,比全县人均11.85亩多0.9亩,比全市人均10.6亩多1.25亩;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完成扶持魔芋种植808亩,在色树坝社区试验种桑养蚕30亩,火镰菜种植750亩,尖山村120亩藤椒、班幸村470亩菠萝蜜种植。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