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耿马万众一心守边关团结共建新家园

    刊发时间:2022-07-22

    A1版

    作者:字学林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字学林)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契机,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全县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耿马县把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创建办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县乡村联创”的工作格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活动的必学内容,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知识纳入党校、“流动党校”等培训班授课内容,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紧紧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这把“总钥匙”,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县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国家可持续发展“三个示范区”建设,融入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稳步推进实力耿马、开放耿马、绿色耿马、幸福耿马、实干耿马、品牌耿马建设。
      近年来,省、市、县三级114家单位和全县1141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投入脱贫资金75.98亿元,实施项目3924项,打好“六大攻坚战”,如期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大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美丽边寨初具雏形。坚定不移打造一流“三张牌”,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各族人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推进内联外通交通网络建设,全县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60公里,为全县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民族文化基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70场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开发,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共促民族团结发展。强化社会保障民生服务,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推动各族群众团结共事,2021年完成少数民族转移就业5.19万人。政务改革解民忧做实功,不断深化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改革,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中心(站)全覆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民族团结共享。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以扫黑除恶治乱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打击边境违法犯罪,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推进网格化治理,在92个村(社区)配置了92名专职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277名宗教工作网格员,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增强沿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成立县级国门联合党工委、镇级联合党工委和村级联合党支部,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坚决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各族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强边固防等工作,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守护好神圣国土。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