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我的公门大山我骄傲(外两篇)

    刊发时间:2022-07-24

    A3版

    作者:何鸟 徐瑞平

    (上接9423期三版)

    “三八”妇女节也属于男人

    在公门大山值勤点的6个人头脑里,早已没有节日这个概念,况且“三八”妇女节与他们沾不上边。他们每天面对着公门大山,关于舞蹈,他们习惯了风雨中的树枝;关于歌声,他们习惯了轰鸣的蚊子。但是,一份意外的节日喜庆还是悄悄地来了。
      3月7日晚上,几个女人聚集在岩门一组妇女小组长彭文仙家,这是她们最后一次妇女会议确定“三八”妇女节的内容。几天前,由妇女小组长彭文仙提出:“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就到公门大山值勤点去过,一来也算对他们辛苦的慰问,二来她们自己的节日也将有特别的意义。”她们都记得,往年的“三八”妇女节是小组长杨江华组织男人们给她们过的,自疫情以来,杨江华他们就一直在公门大山值勤点值勤,几乎成了“野人”。她们更清楚,杨江华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黑夜地在边界上巡逻,为的是国家和群众的安全,也是给岩门一组争了光。彭文仙一提出来,大家就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晚上,彭文仙家显得特别温暖,到公门大山值勤点慰问民兵,首先要准备的肯定是一顿可口的饭菜,除了吃饭,还得来点歌舞,活跃活跃气氛。歌舞是佤族的灵魂,对于这几个佤族妇女来说,不在话下。她们知道,当自己在讨论慰问值勤民兵的时候,他们还在山里巡逻。
      “三八”妇女节的早晨,杨江华刚刚结束一夜的巡逻,接到妇女小组长彭文仙的电话,让他们在值勤点等待。杨江华有些着急,一个念头从头脑里跳出来:“是不是村子里出问题了?”自己是村民小组长,彭知生是副组长,俩人都在公门大山上,村里平常的大小事情都交给这位妇女小组长。她知道他们辛苦,所以一般的事情自己就处理了,只有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才会打电话。他还想问清楚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但不等他开口,那边电话已经挂了。让他在这边干着急。
      一个小时以后,公门大山热闹了。几辆微型车停在值勤点,车上下来的是村里的27名妇女,而且每个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几个灰头土脸的男人惊呆了,这些女人到底唱的是哪一出?不等杨江华开口,彭文仙已经笑着说:“没想到吧,我们就是要给你们一个惊喜。”杨江华他们一时没有回过神,彭文仙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啊!你们辛辛苦苦在这里值勤这么久了,我们妇女总得来慰问慰问吧。”
      现在,轮到杨江华他们傻了。杨江华对彭文仙说:“你也事先把话说完啊!让我在这里干着急,还以为村里出事了。” 彭文仙说:“我要是把话说清楚,就没有意思了嘛。”在彭文仙的指挥下,妇女们也分成了几个组,一个小组打扫卫生,一个小组做饭,一个小组翻地种菜……原本冷清的值勤点,一下子沸腾起来。
      经过妇女们一打理,山里的生活突然变得井井有条,这个只有男人的值勤点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杨江华后来说,那顿饭是他有生以来吃过最香的饭。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把温暖和力量送进了值勤男人的心;一段佤族甩发舞,把骄傲和自豪甩到了天上,公门大山在远处舞蹈起来。
      

    巡逻奇遇之一

    一天晚上的凌晨2点。杨江华和彭瑞明沿边界巡逻,两个人从那边走过来,他俩迅速迎上去堵在路中央,从境外过来的两个人也站住了。其中一个走过来,给他俩递烟,杨江华没有接,那个人说:“大哥,我姐姐在沧源县城住院了,要去看看。”杨江华知道,不少人为了偷渡,什么样的理由都编得出来,但再充分的理由都不是理由,选择这样的时刻越境,显然是心里有鬼。杨江华说:“你们为什么不走口岸呢?为什么又要选择晚上入境呢?”两个人一时回答不上来,顿了顿又央求说:“我知道你们是这里值勤的人,求求你们让我们过去吧。”彭瑞明走上前,完全堵住了俩人的去路。
      月光很淡,看不清两个人的脸。他们应该是商量好的,两个人突然分开,朝不同的方向跑,杨华江和彭瑞明各追一个,一场追击战在深山的边境上展开。
      彭瑞明毕竟年轻,不出几步就抓到了他所追的人;杨江华追那个人冲进了森林,他倒替那个人担心起来,这森林里野猪、黑熊成群,随时随地都能撞到,这样的深夜,如果那个人撞到野兽,那就真的危险了。于是,他冲着森林里喊:“你不要往森林深处跑,要是遇上野猪、黑熊就麻烦了。”森林里只有“哗哗”的风声,彭瑞明带着抓到的那个人过来,杨华江对他说:“告诉你的同伴,这森林里危险。”那个人喊了几声,还是没有回应。
      3个人静静地等候在路上,突然森林里发出一声吼叫,杨江华知道那是黑熊遇上猎物的声音,他举起手里的刀冲下去,好在那个人藏到了树背后,黑熊见到亮光,迅速离开了。那个人坐到地上,大口大口喘气。杨江华把他拎起来,往上走。
      安全了,那个人说:“大哥,你是好人!”
      杨江华说:“疫情期间不能到处乱走,更不能偷渡,如果你们真的要过去,我就只有报警了。”
      看着两个人原路返回,杨江华和彭瑞明的心落了下来。
      

    巡逻奇遇之二

    一天傍晚,杨林军和彭知生在边界线上执行巡逻任务归来,雨雾太大,能见度太低,加上路太滑,因此两人走得很慢。突然,路边不远处的路下面传来一声呻吟,若有若无。杨林军以为是鸟叫声,并不太在意,刚刚走出几步,呻吟声又传过来,俩人停住脚步,侧耳细听,风雨声太大,还是听不清楚,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也突然想到“鬼”,但他从来不信鬼的。再往前走了两步,又传来一声,这一次是真真切切了,彭知生大喊一声:“什么人?”那边传出来的声音十分微弱:“救救我!”仿佛气都提不上来了。以路为界,那边是缅甸,俩人慢慢靠近,循着声音四下里找,从土坎往下看,有东西滚下去的痕迹,再沿痕迹寻找,终于看到一个人躺在土坎下面,一辆摩托车摔到更远处。
      杨林军和彭知生冲下去,把那个人扶起来,那个人已经走不了路,他俩只好把他抬到路上。半天才搞清楚,他是缅甸那边大山寨的人,家里的一头牛走丢了,他骑摩托沿路寻找,没想到路太滑,翻到路下面去了。现在,那个人的腿明显摔成重伤,走是走不了了。还好,那个人给了彭知生一个他家人的电话号码,彭知生打通电话,把情况告诉他的家人。大山寨子离这里4公里多,如果走路过来的话,至少应该1个多小时。杨林军和彭知生不可能丢下他,坐下来陪着他。
      谁也说不清楚,是夜包裹浓雾还是浓雾包裹夜色,他们仨是被紧紧包裹住了,又冷又饿,此时,只有心里那团火是热的,毕竟是要救一个人。在雨雾中的等待太漫长,仿佛过了很多年。那边过来接应的人终于出现了,杨林军和彭知生把人交给他们,回到值勤点,又是半夜了。
      

    特别的爱特别的情

    2021年8月27日早晨,公门大山值勤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杨海军。
      8月26日,在值勤点值班的杨江接到儿子杨海军的电话,说8月29日学校要开学了。杨海军在文山学院读书,放假回家已经一个多月了,可算起来只和父亲匆匆见过几面,杨海军在电话里说,假期结束,我得返回学校了。他的声音有点低沉,传达出对自己父亲的不理解。杨江在这边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明白儿子的心思,儿子回家都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在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儿子讲讲学习的事,心里一下子生出愧疚。儿子还是说出了那句话:“要不你请个假,回家一起吃一顿饭吧!”
      杨江为难了,这里值勤的人,每个人家里都有许多困难,可是,再大的困难,请假也只能以小时算,从来没有人因为家里的事情提出请一天假。这也是值勤点的规矩,规矩是不能破的。他左思右想,自己回不了家,但如果见儿子一面都做不到,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了,最后他选择了在值勤点和儿子见面。于是,打电话让人把杨海军送到值勤点。
      对公门大山值勤点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哥哥和侄子杨海军父子团聚的晚餐,整个值勤点繁忙起来,除了正常巡逻的人。杨江华特意买了两条鱼,杀了一只鸡,虽然值勤点简陋,虽然饭菜简单,但是已经表达了他们的心意。
      吃饭的时候,杨江华他们不停地往杨海军碗里搛菜,杨江华说:“你是我们全村的骄傲,要理解我们守边人的辛苦,今天也是我们大家和你团圆的日子。”
      没有太多的话语,但每个人都把这份亲情装在了心里。吃完中午饭,杨海军得离开公门大山了,因为他得乘坐下午从孟定发往临沧的班车,从临沧乘动车到昆明,再从昆明转车到文山。杨江华主动提出,自己顶替哥哥半天,让他骑摩托将儿子送到孟定车站。
      值勤任务太重,杨江将儿子送到车站,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一点,到了学校打个电话回家。”来不及送他上车,又匆匆忙忙赶回公门大山。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在这里,父子情是另外一种表达。
      杨海军的眼睛红了,他现在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和这些亲人,有了他们坚守边界,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生活才能幸福。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