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团结进步同发展 共享和谐幸福果

    ——临翔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综述

    刊发时间:2022-07-25

    A1版

    作者:阮海燕

    临翔区,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汉、彝、傣、拉祜等24个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
      近年来,临翔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临翔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区”,区委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腾龙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南美拉祜族乡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村)寨”,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各族群众富起来
      忙畔街道中山自然村,依山近城,竹林葱郁,有上百年的竹编历史文化,这里生活着汉族、佤族、普米族、傣族、彝族、布朗族。
      近年来,中山村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依托上百年的竹编历史文化资源,在培育壮大竹编产业上做文章,建成中山竹艺馆,组建了吉华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竹编产业从“小”到“大”,辐射带动629户群众稳定增收。
      中山村的变化,是临翔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该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与激发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把临翔“山好、水好、空气好、城市好、村庄好、处处是美景”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量体裁衣,凸显特色,合力攻坚,形成了以腾龙村、中山村为代表的示范典型,全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特色乡、特色村和示范村(社区)36个,建成少数民族聚居区AAA级景区2个,有效带动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团结进步同发展
      锦凤社区是一个年轻社区,是一个由22个民族组成的居民“生活圈”。
      锦凤社区2019年成立以来,坚持把民族工作贯穿于“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之中,探索建立“锦凤茶话会”居民协商议事机制,搭建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议事平台;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数据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通过运用城市社区智慧党建(治理)平台,推动实现了社区各族群众信息数据的交互分析,全面掌握了社区傣族、彝族、拉祜族、回族、布朗族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浸润到日常工作中。”锦凤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跃辉说,社区通过推广使用“临翔网格员”“临翔惠民居”手机小程序,畅通了各族群众反映诉求以及网格长上报问题的渠道,社区治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治理中,是临翔区创建举措之一。
      近年来,临翔区把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性任务,在大数据运用、失地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流动人口协作机制、示范社区创建联盟等方面扎实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创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智慧城市。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住房、落户、就业、入学、医保等困难问题,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下、融得进、能致富。
      民族文化添自信
      在临翔区青华社区,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女子象脚鼓舞队,在建队20余年的时间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每逢节日,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敲起象脚鼓,跳起赶摆舞,喜庆的气氛萦绕在美丽的村寨上空。
      活跃在基层20余年的女子象脚鼓舞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是文化自信的另一种表现。
      临翔区把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关键抓手,以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根脉滋养各民族文化,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目前,已实施完成傣族女子象脚鼓制作技艺、傣族面具制作技艺、土陶制作技艺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挖掘树立了“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临翔区在全区123所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课,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编写出版《临翔区民族志》《临翔宗教》《临翔区民族团结先锋颂》《临翔民族宗教工作研究》《临翔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汇编》等读本,形成和固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引领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如今,临翔区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正深深融入临翔区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不断成为建设大美临翔的强大力量。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