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 临沧市供销合作社这么做
刊发时间:2022年7月27日
A3版
作者: 彭文昌 王红芬
背景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三农”工作全局做出的决策,是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安排。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临沧市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市、县(区)供销社“三会”制度全面建立、社有资产进一步厘清、社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双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目 前
推动措施
印发指导文件——制定印发《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供销综合改革,8县(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
加强工作调度——自深化供销综合改革以来,市供销合作社多次召开综合改革专题会议,听取综合改革办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供销综合改革工作。同时,将改革任务纳入年终综合业绩考核内容,全面部署,逐级抓好落实。
强化调研指导——市供销合作社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区)和科级干部挂钩县(区)工作制度,深入8县(区)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并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开展试点探索——临翔区供销合作社率先展开试点探索,从改革前只有1个企业651万元资产,发展到目前拥有1个集团公司13个全资、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7亿多元,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临翔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典型经验在全国供销系统会议上做书面交流,并得到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的肯定和推广。
主要成效
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市本级及8县(区)供销合作社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健全和完善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继2013年组建凤庆供销集团后,临翔、耿马先后成功组建了供销集团公司,“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健全完善高效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供销综合改革推动“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与农民联系更加紧密。
发展实力持续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系统销售总额由2015年的36.63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88.15亿元,增长140.65%;资产总额由15533万元增长至71944万元。
截至2021年底,全系统有社有企业 30家,其中全资企业16家,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1188个,各类商品配送中心17个、乡村集贸市场25个,各类网点287个,打造4家三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
“为农服务”能力提升
全市供销系统初步建成了县有配送中心、 乡(镇)有中心超市、行政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流通网络服务体系;
通过项目带动、控股、参股等方式,建起“云禾农品”“丝路荟”等覆盖面广的电商平台,创建了25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加快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综合服务社 100%覆盖;
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企业化运作成效初显;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系统内相关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夯实
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党建+供销”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互联网+党建+供销”试点工作机制,依托组织优势,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等,从共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销售服务平台(电商平台)等方式入手,与村级党组织共同打造“为农服务”新载体;
采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社有企业带动、吸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社员入股入社等方式,全力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逐步把基层社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形成了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服务组织体系。
目前,全市有基层社(含村级基层社)86个,累计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204个,入社成员89946个,服务带动约2万户农户79780人;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1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定命名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认定命名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0个。
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全市供销社系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专题研究安排、派驻工作队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推进消费扶贫,保障农资供应,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扛实脱贫攻坚责任。
问 题
通过努力,临沧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三会”制度不够健全
市本级及8县(区)供销合作社均已召开了代表大会,组建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但除了市供销合作社、永德供销合作社、云县供销合作社以外,各县(区)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领导职数尚未解决,难以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履行监事会监督职责。
②综合改革发展不平衡
各县(区)在改革改制中资产保留状况不一,社有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多数现有的社有资产使用率不高,在改革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未 来
发展目标
未来,临沧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之路如何走稳走实?《临沧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制定印发,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锚定二○三五年全市“基本建成现代化临沧”的战略目标,综合全市供销系统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定位,立足临沧市情,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保持“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定力,坚持用好市场手段、念好合作文章、办好实体企业,全力推动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到2025年,“党建引领 村社合作”机制普遍推广,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全面推开,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合作经济属性更加鲜明,治理能力更加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品牌整体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主要任务
完善供销合作社治理体系——
遵循“改革强社”思路,大力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管理民主、协同互助的新时代供销合作社治理体系。
打造优质“为农服务”生力军——
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断推动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流通服务新格局——
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化绿色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多网合一”,构建现代供销流通服务新体系。
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夯实基层发展基础,着力把基层社办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加快打造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推动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社有龙头企业,提升社有企业发展质量。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助农增收、防止返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开展产业助农、电商助农等,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积极培育供销发展新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数字供销”,发展供销特色电子商务,稳步拓宽金融服务,推动供销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短评:
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不动摇
□ 彭文昌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启动以来,我市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临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仍然存在“三会”制度不够健全、综合改革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任重道远。
在新形势下,临沧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首位,做到“为农、务农、姓农”, 不管怎么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方向不能动摇。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政策导向,把质量、信誉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生命线,更好发挥公益服务作用;要抓好基层网点、线上营销网络、冷链体系建设,服务带动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家庭农场,构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销体系,为服务“三农”作出新的贡献。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坚持从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出发,不断健全“为农服务”功能,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加快实施服务提升、合作带动、社企增效、创新赋能四大行动,着力解决与农民联结不紧密、市场化不充分、风险防范不托底等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支持,努力形成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