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加快企稳向好
刊发时间:2022年7月27日
A1版
作者: 阮海燕 何国贵 陈英
项目投资稳下去 市场主体活起来
上半年全市经济加快企稳向好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阮海燕 通讯员 何国贵 陈英)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0.62亿元,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84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3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14.15亿元,同比增长3.9%。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持续多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我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全市经济加快企稳向好。
上半年,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9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87.52亿元,同比增长7.9%;牧业产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7.2%;林业产值20.83亿元,同比下降2.5%;渔业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6.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2.76亿元,同比增长5.8%。
稳投资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之一。面对疫情的冲击,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研判,持续加大企业纾困解难力度,紧盯项目建设提升投资增量、项目开工形成有效支撑、项目招引增添投资活力,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发展的“压舱石”,推动实现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和强有力的投资支撑。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4%,一、二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0.3%;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4.5%;农业投资增长203.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5.5%。
“压舱石”稳下去,市场主体则要活起来、强起来。今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为壮大全市经济发展基本盘打好基础。同时,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增长基本面,推出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融资支持力度等稳增长35条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恢复发展。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6%,助企纾困和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消费,是确保经济运行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对上半年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长3.4%;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3.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8.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74.3%。市场销售持续改善,大额消费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29亿元,同比增长3.7%;大额消费稳步增长,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6.9%,汽车类增长7.5%。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全市上下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有效应对下行压力,着力稳住了经济增长,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半年,全市上下要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破解难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巩固经济稳定,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