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艳边疆 颗颗红籽心向党
刊发时间:2022-08-19
A1版
作者:
我市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伟大旗帜,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在沧江大地唱响——
石榴花开艳边疆 颗颗红籽心向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
高位推动——
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履行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级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把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联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制度。
制定出台规划、实施意见、配套保障、督促检查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责任、时间表和路线图,自上而下层层动员部署,形成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上运行。
把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四个特别”民族干部队伍,临沧市少数民族党员占比达40.91%。
少数民族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占比达41.25%,11个世居少数民族均至少配备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班子占84.91%。
思想带动——
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临沧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引领各族群众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48次,县级以上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100余次;建成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省级研究基地和1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依托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平台,发挥各级宣讲团、“火塘宣讲小分队”“农民讲习所”的作用,开展宣讲2.5万余场次,受众超过300万人次。
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临沧城沧江园、永德茶马古道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区、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引领群众文化向上向善;开展“摸你黑”狂欢节、“阿数瑟”民歌会、“临沧歌曲天天唱”等民族文化交流传播活动;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6项文化项目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设2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69个特色村寨、28个国家传统村落,《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火车开进我家乡》等一批新时代歌曲广为传唱,各民族文化活力迸发、百花齐放。
整体联动——
各民族携手共闯跨越式发展路子
临沧始终坚持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有力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城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及彝族支系俐侎人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临沧成为云南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的州(市)之一。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建设了4个示范县、26个示范乡镇、3个特色乡镇、349个示范村、76个特色村、8个示范社区,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
可持续发展活力强力迸发,坚决守住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建立自然保护地17处。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30项考核指标通过省级评估,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
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边境3个县44个行政村(社区),推进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实现513公里村组公路全部硬化,建成产业基地35万亩、沿边旅游路线6条、旅游景点33个、特色旅游村寨15个,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一幅“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壮丽画卷已初具雏形。
社会发动——
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深入
近年来,临沧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运用大数据平台抓好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8县(区)每年按照比例将可分配公租房源优先解决各民族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住房、落户、随迁子女入学、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有效解决;突破行政界限,先后与普洱、昆明两市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协同推进各族群众跨区域融合。
推动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民族互嵌式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从青少年交流活动、就业、医疗、社会救助、旅游发展等方面做好全方位融入,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包容互鉴与融合发展。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对标对表加快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街道)等“十进”活动,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目前,全市有521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省、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19个模范集体和953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
治理促动——
共筑强边固防“钢铁长城”
临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创造性地做好临沧“边疆”“民族”两篇文章,牢牢守住民族领域安全底线,不断凝聚各族人民推动全市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固若金汤。
开展法治文化“四入行动”“法律六进”、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858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90万余人次。
积极稳妥推进涉及团结稳定方面有关工作,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把民族事务纳入“平安临沧”建设,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临沧将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各族群众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进新时代临沧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