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刊发时间:2022-09-03
A1版
作者:阮海燕 高雅兰 方兴祥
临沧移民管理警察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自觉与信念,深入践行“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
始终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守护好神圣国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必须肩负的使命与职责。
多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始终牢记嘱托,始终扛实使命与职责,始终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和谐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聚力将临沧290.791公里边境线打造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的“安全线、稳定线、富民线”。
2020年3月,在紧靠中缅108号和109号界桩的镇康县勐捧镇章奎小寨自然村,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在这里建起了支队最偏远的抵边警务室——章奎警务室,由勐捧边境派出所派出民警驻守。
警务室建立之初,24岁的民警李石明带着7名辅警提前进驻章奎警务室,开启了“8人、2组、24小时”的一线工作模式。
抵边警务室一体多能,走访群众、边境巡逻、毒品查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工作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同时还要协助地方政府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
李石明说,警务室深处大山,断水断电断网等情况时有发生,但只有“钉”在边境线上,才能让群众安心、祖国安稳。
“警务室建到村子里,我们住得更安心了。”驻村民警的到来让章奎小寨的百姓心生暖意。
章奎警务室只是该支队众多警务室、执勤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依托警务室、治安联防所、执勤点,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了一支支边境联合巡逻队、一个个边境视频监控组,对边境一线和村寨进行巡逻值守,构建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境防控新格局。
随着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和“三防”深入融合,临沧边境管理支队防控力量进一步前移,边境一线管控更加有力,与此同时,戍边民警也面临着执勤条件更加艰苦、后勤保障更加困难的问题,但他们依然勇往直前。
“从小没拿过什么第一,但当了警察后,朋友圈步数排行榜总是第一。”说这话的是勐董边境派出所民警李云彪。
和战友们在边境上开展巡逻踏查,是李云彪的日常工作。巡逻的山路蜿蜒崎岖,道路湿滑、泥泞不堪,雨水季节还随时面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但他们仍然坚持完成好每一次巡逻任务。
在一次次边境踏查中,李云彪和他的战友们走坏了一双双鞋、磨破了一件件衣,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单,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坚决不让任何想要偷越国边境的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在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分子的同时,临沧边境管理支队重拳出击,严打毒品犯罪活动。
近年来,受边境地区疫情管控影响,传统运输毒品的方式已难以跨境跨省,因此,不少毒贩将贩毒重心转移到物流寄递行业身上,“互联网+寄递”的贩毒方式成为疫情期间贩毒的主要方式之一。
临沧边境管理支队依托进出边境地区必经路段上的4个二线边境检查站,在辖区重要道路设置了26个固定和流动的查缉堵卡点,按照点、线、面的布防体系,建立“守住关键点、控住交通线、管住社会面”的三道防线,不断优化固定和临时查缉站点布防,充分发挥抵边警务室、联防所的边境管控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作用。同时,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查缉网络,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持续强化堵源截流,进一步织密毒品查缉防线,全力遏制毒品渗透。
边境巡逻、边境缉私、缉枪缉毒、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在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临沧移民管理警察穿梭在边境各个重点地段,依托边境派出所、边境检查站和警务室,持续强化“三道防线”,进一步织密边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级分明、相互策应”的立体化防控网络,不断提升边境管控成效,确保边境辖区安全稳定。
“我们身处边境,对祖国的强大感受尤为深刻,而祖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全国各族儿女上下一心、同心筑梦。为此,我们定会拼尽全力守护好神圣国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作为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李石明、李云彪以及战友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守护着边疆人民的岁月静好。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