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文化日益繁荣 旅游蓬勃发展

    刊发时间:2022-09-06

    A1版

    作者:张润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使命,锐意进取,谱写了临沧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文化日益繁荣 旅游蓬勃发展


      岁月其迈,十载不易。

      十年来,临沧文旅事业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有序,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科技赋能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更新的旅行体验,文旅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让游客游得放心、舒心、开心,让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幸福。

      十年来,临沧文旅载誉满满。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文化和旅游局办理的《云南临沧临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擅自在不可移动文物勐撒城子村遗址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文物行政处罚“优秀案卷”;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入选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原创歌曲《西代勐共产党》作为唯一一个独唱节目入选2022年云南省春节联欢晚会,并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文化,不断润泽着临沧这座年轻的城市。

    旅游革命转型升级 旅游品牌焕发新彩

      十年来,临沧紧紧抓住全国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重大机遇,稳步推进,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态、气候、宜居、康养等优势资源,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多渠道展现临沧之美,掀起了新一轮文旅发展的热潮。

      这十年,临沧全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旅游业呈现突破性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全市有全国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16个、2A级旅游景区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5个、旅游名村15个。面向省内外游客推出多条旅游精品路线,其中,“滇西南·神奇风情之旅”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入选云南省10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全市旅游收入从2013年的30.82亿元增长至340亿元。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文艺精品百花争艳

      十年来,临沧始终把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温度、更加贴切的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这十年,临沧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业务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四大举措推动临沧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建成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四级服务体系,在云南省首创“三个一批”配齐 945 个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建成1 个“24 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市图书馆授牌成为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这十年,临沧创作推出《西代勐共产党西代勐总书记》《幸福佤山》《太阳·红船》等临沧本土音乐作品,编辑出版《临沧文化旅游歌曲精选》专辑,创作歌曲、说唱、歌伴舞、舞蹈、小品、花灯等一批本土艺术作品,编创各类战“疫”文艺作品700余件。

      这十年,临沧依托村、组活动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创建村史室、知恩感恩教育示范点和农家书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广播影视展映展播、全民艺术普及、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这十年,临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博物馆建设逐步推进。目前,临沧市登记公布的各类型不可移动文物5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1处。

      这十年,临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取得新成效。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4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7人;成功创建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5个,评定命名11个市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多措并举力促发展 文旅产业谱写新篇

      十年来,临沧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做实“旅游+”“+旅游”,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业态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临沧文化旅游繁荣发展。

      这十年,临沧借势造势顺势而为,大力开展旅游品牌构建和宣传营销,持续打造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一批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举办多届临沧佤山风情美食大观园暨美食节活动,推选出“临沧特色餐饮名店”“临沧特色小吃”“临沧10大名菜”,全力构建临沧旅游“金字招牌”。

      这十年来,临沧在紧抓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责主业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提升文旅产品品质。不断加大与云南腾云公司、文旅头条新闻网的合作力度,9个城市名片、51个景区名片上线“一部手机游云南”;编写《临沧市乡村旅游导游词》,绘制茶旅线路手绘地图、春茶开采图和全市A级景区、星级宾馆酒店、乡村旅游品牌村分布图;开展“游云南 正当时”宣传活动、短视频大赛,多层次宣传推介临沧的民族文化、边地文化、茶旅文化,不断提升临沧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这十年,临沧依法办理文化旅游行政案件,线下配合做好云南省安全生产、旅游市场整治、发布“红黑榜”,线上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不断完善“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高效处置游客投诉和退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逐步开展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工作,持续落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 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重拳整治文化旅游市场。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绩,凝结了临沧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与努力,也显示了临沧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大步向前。

      莫道弦歌远,明月不曾空。追梦这十年,“边陲临沧”用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观念,让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市各族人民,推动临沧特色地域文化的宣传推广互鉴交流、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区域规划的文旅产业新格局逐步呈现在临沧大地上。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