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谋发展 阿佤人民幸福长
刊发时间:2022-09-09
A3版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来落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临沧发展的最强音。
十年来,临沧市各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把临沧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古茶之乡、药材之乡、美食之乡、温泉之乡,名副其实的恒春之都、阿佤之都、锗矿之都、高岭土之都,独一无二的通道之地、边贸之地、游学之地、康养之地,无可替代的水电之城、森林之城、坚果之城、微电影之城,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临沧唱响了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2012年至2021年
地区生产总值由304.7亿元
增加到908.48亿元
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8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推进实施“五大行动”99个重点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1257亿元
高速公路从零
到建成667公里
临沧市玉龙湖
坚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民生保障的载体愈加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遵循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边疆各族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全市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个世居少数民族、6个“直过民族”、9个跨境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4年居全省前列。
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乡亲们的房子漂亮了,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行、饮水、用电、读书、看病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全面改善,边疆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2018年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了6511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其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获评省级美丽村庄25个,一个个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十年来,临沧各级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20元、1419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边境县14年免费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省前列,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临沧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分校落户临沧,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3年。健康临沧建设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全覆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数分别增长6.26%、100.97%,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4.85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2%,临沧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属于高富含负(氧)离子地区。
绿色发展的势头愈加扎实
十年来,临沧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04.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08.48亿元,年均增长9.9%,正朝着1000亿元的新台阶迈进。
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茶叶和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坚果种植面积、品质居世界第一,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二。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凤庆(核桃)、双江(茶叶)、永德(澳洲坚果)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耿马(甘蔗)被列为“一县一业”特色县。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推进实施“五大行动”99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7亿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8个,国际澳洲坚果大会委员会秘书处和“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秘书处永久落地临沧,被列为中国—南亚东南亚跨境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深入实施“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倍增总量突破19万户,商贸经济更加活跃。今日临沧,已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十年来,临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汇聚起干事创业的涓涓细流。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颁布实施《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临沧市政协3次在全国政协交流工作经验,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群团组织架起连心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全面开展现代农民、现代企业家、可持续发展项目、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现代社会治理网格化、新时代干部人才、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六大培训工程”。用扎实的干部作风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临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窗向洋”的步履愈加坚实
十年来,临沧全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
大临铁路提前建成通车,11条(段)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临沧机场高速、玉临高速临沧段等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从零到建成667公里的巨大跨越,建成16条(段)1400公里二级公路,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和抵边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凤庆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临沧成为云南省第四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的州(市)。
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耿马灌区开工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一期)项目运行通气,县城区、乡镇镇区、口岸、园区、机场和AAAA级景区实现5G网络覆盖。凤庆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镇康县4县创建成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市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1%提高到2021年的36.06%,城镇集聚功能显著提升。
十年来,临沧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为国家级边合区并加快建设,援缅滚弄大桥项目开工建设,在缅甸设立4个商务代表处,经贸、农业、警务、文化、卫生、人道救助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缅甸腊戌建立友好城市,成功轮流举办两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开启了中缅“胞波情谊”新篇章。
2021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目前已开行14批次,累计运输货物约1.05万吨,货值约1.74亿元。实现了第三国货物通过“海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经缅甸运抵中国、缅甸货物通过“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运抵中国、中缅边境跨境人民币首次结算业务、缅甸青贮玉米饲料出口中国、在缅甸滚弄大桥过运“五个重大突破”。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成功运营,四川德阳开行“三星堆号”国际专列,实现与中欧班列、满俄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全面对接。临沧已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正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纽带和重要平台。
声音
声音十年来,孟定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了16倍,居全省对缅口岸互市贸易额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8倍,进出口货运总量增长了11倍,出入境人流量增长了5倍,孟定清水河口岸已成为全省第二大对缅贸易口岸;临沧汇民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和临沧班幸助农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成立,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参与互市贸易的边民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3.6万元以上。这是临沧推进沿边开放,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成功实践。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干部罗文昌
十年来,临沧切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启动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完成4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编制1224个,开工建设项目506个,完成投资5.7亿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1.6%,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7%,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25%。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向户延伸,获评省级美丽村庄25个。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树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以“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街道)等“十进”活动,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目前,全市有521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省、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19个模范集体和953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
——临沧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干部罗华庚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