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润泽民生新篇章
刊发时间:2022-09-15
A1版
作者:张润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临沧水利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书写润泽民生新篇章
治国必先治水,兴国必先兴水。
十年来,临沧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贯彻“兴水润滇”的战略主线,加快治水理念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从注重行政推动向坚持“两手发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水利事业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中发生了深刻的历史转变。
十年来,临沧水利改革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全市重大水利工程、民生水利、水生态文明、水利改革、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水电开发、农村饮水等水利工程实现重大跨越,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深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临沧水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十年来,临沧坚持以水为龙头,做好“以水定城、治水亲水、水景打造”的水文章。扎实推进涉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临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出台《临沧市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临沧市水资源红黄绿分区管理办法(试行)》等16个规范性文件;稳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水资源节约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浪费水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2021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8.76亿立方米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从2014年212立方米降至9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4年72立方米降至33立方米;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临翔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评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94.51平方公里。
加快河道综合保护治理
多措并举护佑江河安澜
十年来,临沧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生态修复、日常管护及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入手,全面加强河道综合保护治理,全力守护一方河湖安澜。
这十年,南汀河临沧坝段、北桥河凤庆县城段、永康河永康坝段等70余条(段)河道综合保护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治理350公里,建成堤防534公里,主要城镇过境河流的防洪标准基本提升至10至30年一遇以上,有效保护了沿岸89万人、46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初步构建起以水库、河道堤防、控制性枢纽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昔日的水患滨河之岸已逐步蝶变为城乡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生态廊道,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乘着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在不久的将来,临沧大地的每一条河流都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聚力治水兴水民生为本
水利扶贫惠及百万群众
十年来,临沧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点,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这十年,全市民生水利建设长足发展,农村供水从解决饮水困难阶段进入农村饮水安全阶段,实现了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到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的转变。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2453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255件,覆盖77个乡镇908个行政村,让168.5万居民喝上“安全水”。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92%,自来水普及率达83.8%。2019年至2020年间,通过实施建设云县幸福勐底、永德县永康坝、耿马县孟定坝和凤庆县郭大寨水库4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预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增长4276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134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中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任务11.33万亩,2021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2。
2016年至2018年,临沧市共实施建设农田水利项目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34件,累计总投资5684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2件、高效节水14件、小水网7件、整村推进1件。通过工程实施,预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6.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
推动河湖长制落实
绘就水美河清图景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临沧市全面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管水治水能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完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全市1800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河(湖)长和689名基层巡(护)河员履职上岗,实现了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建立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河湖长+部门”对口联动机制;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立“河湖长+警长”制度,深化执法司法协作,河湖保护治理法律监督实效不断增强。河湖乱象有力遏制。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退、减、调、治、管”五项措施,推动建立“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共156条河流首次明确管控边界,完成管理范围划定4237.53公里。2021年,开展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四乱”、南汀河“百日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治河湖突出问题193个,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6.91公里,清理河湖库渠1110条、违法建筑3509平方米、河道污染物1.2万余吨。全面拆除澜沧江(临沧段)糯扎渡电站库区45户1341亩网箱养殖,一批矛盾尖锐、复杂难治、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21年,我市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22个监测断面中,Ⅰ~Ⅱ类水占比为81.8%,两大水系水质评价结果均为优;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鸭子塘水库3个临翔主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为优;7县16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Ⅱ类及以上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完成《云南省临沧市全域河湖健康评价报告》;修订完善澜沧江、怒江、南汀河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核准重点河流河道采砂规划59条(段);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2个,建设美丽水库风景区10个,建成临翔区玉龙湖、沧源佤族自治县葫芦湖公园、凤庆县砚池湿地公园和崇祯寺湿地公园等一批以水为魂、水城融合的城市水景观,城乡水文化打造成效凸显。
强化水利项目引擎
夯实水利发展支撑
十年来,临沧水利建设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这十年,临沧全面提速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盯项目前期、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各项水利工程进度。全市共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54.56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44.81亿元。耿马灌区列入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并全面开工建设,全市新开工水源及连通工程49件,竣工验收水库26座,新增蓄水库容18741万立方米。出台印发《临沧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共规划项目1730件,概算总投资1078.06亿元。
十年来,全市新开工水源及连通工程49件,竣工验收水库26座,其中:中型水库6件,小(一)型水库20件,新增蓄水库容18741万立方米。截至2022年8月,全市在建水库及连通工程44件,在建水库总库容34012万立方米,在建工程数量及在建库容均为临沧水利建设历史之最。2012年至2022年,全市共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8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1座,小(二)型水库137座,累计完成投资25882万元。
这十年,临沧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准化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安全度汛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12座水库被评定为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着力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区域集中管护小型水库233座,完成中型水库带管小型水库的“以大带小”管理模式2座;切实加强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保护,完成257座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着力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
治水患、保安澜,历来是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沧将按照“保障一核、提升一轴、支撑两带、兼顾多点”的水安全保障布局要求,以耿马、大勐统河等大型灌区建设为纽带,以中小型水源为支撑,以澜沧江大中型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系连通为补充,以重大农业节水为先导,着力抓实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临沧现代化水网体系,不断提升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临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支撑和水保障。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