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建设高水平健康临沧

    刊发时间:2022-09-16

    A1版

    作者:王正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健事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保障各族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建设高水平健康临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实施夯实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化、加速医养结合等重点任务,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交出了一份百姓满意的“健康答卷”。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85岁

      十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8县(区)在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中均被评定为紧密型,云县“医共体+医保总额打包”改革模式入选2021年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12年以来,我市逐步实现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8县(区)加快推进智慧医共体建设,实现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2021年,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1.42万人,参保率达95.87%,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5.24%。县域内就诊率由2012年不到80%提高到90.31%,基层诊疗量占比由52.13%提高到67.74%。

      目前,我市实现1.35万户5.28万因病致贫人口全部脱贫,累计救治36种大病患者12282人,救治率100%,全市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目标,乡(镇)卫生院对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实行分类管理,村卫生室配备80种以上常用药品。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人均预期寿命由2012年的69.97提高到74.85岁。

      

    “一老一幼”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这十年,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母婴安全保障措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市有50个医疗卫生机构与50个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全市84个医疗机构被省卫生健康委命名为“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临沧市人民医院、临沧市临翔区夕阳红老年托养中心2个集体荣获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母婴安全保障措施得到落实。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74.22/10万下降到10.35/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13.82‰下降到4.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6.08‰下降到6.68‰。云县、临翔区、凤庆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以县(区)为单位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癌”检查项目覆盖率达100%。

      

    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这十年,我市启动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计划,全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给予发放一次性奖励补贴和住房保障。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116名,发放一次性补助金1847.5万元;全市引进省内外专家团队34个,专家工作站192个,医疗专家438名。

      与此同时,我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建立长远“培养”规划、中期“镀金”计划和短期“充电”计划,目前全市已培训全科医生475名。依托临沧卫生学校资源,按中专、专科层次对部分初中以上毕业生进行培养,教育部门纳入年度招生计划,毕业后充实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队伍,培养中专学历人员1452名,专科学历人员74名,培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632人。

      目前,全市医疗卫生人员达16482人,每千人口拥有7.3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89人,每千人口拥有2.1人;注册护士7474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护士3.35人;全科医生419人,每千人口拥有0.165人;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才1805人,每千人口拥有0.81人。

      

    加快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可及、更便利。

      2019年临沧市中医医院(佤医医院)开诊运营,结束了没有市级中医医院的历史。县级以上的中医院医院由7所增加到目前9所,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达0.65张,2012年以来,完成86个中医馆建设。目前,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96%。全市中医就诊人次从2015年的48.35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93.96万人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患者救治中,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肯定。

      

    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十年,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建立,能够科学高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应对。市疾控中心初步具备不少于312项的检测能力。建立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两大类9支290人卫生应急队伍。

      十年来,传染病总体发病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起数,都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全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249.76/10万下降到179.54/10万。临翔区、凤庆县已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26.7万人份,明确定点救治医院3家1450床,后备医院3家1600床,建成方舱医院1所800床。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协同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域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建设工作,目前社会心理服务的临沧模式初步形成。

      通过不断健全防控机制,实现了HIV感染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有效率“三个90%”和消除经输血传播、母婴传播“两个消除”总目标,进一步降低了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27.41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90.03万人次;在治病人数从2012年的2569例增加到2021年的8991例,取得治疗率92.23%的成果;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5.3%降至2021年的0.34%;连续20年保持无经输血传播。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