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乡村建设切忌“新瓶装旧酒”
刊发时间:2022-09-26
A3版
作者:周露
近期,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建设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绿美乡村。在基层实践中,须彻彻底底研、实实际际推、大张旗鼓举,让文必见创新、言必称创新、行必举创新,切忌陷入“新瓶装旧酒”的怪圈。
认认真真学,文必见创新。绿美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具体行动,是美丽中国在云南建设的创新实践。一些地方通过外出观摩学经验、擂台比武找差距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进行学习,旨在提升基层干部对绿美乡村建设概面上的认识。但一些基层干部错把观摩“样板”当“模板”,如何实施?是照搬照抄还是直接复制?在学习上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和深度。笔者认为,基层干部必须在认真学习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静下心来“冷思考”,认真思考各村的资源条件、发展现状、空间布局、产业规划、村貌改造等,沉下身子“踱方步”,认真研究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绿植种植数量、品种等,采取规定动作认真落实、自选动作创新落实的方式,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彻彻底底研,言必称创新。绿美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建设既要有“速度与激情”,也要有方法与技巧。要通过集中学习研讨、“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让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活跃起来。各地可采取区、乡、村、组四级干部联动方式,(县)区级组织乡镇、部门“一把手”,乡级组织各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机关全体人员,村级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级组织村民小组长、“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干部、网格长,相继召开工作会议、院坝会、庭院会等进行学习研究,并结合前期制定的规划和方案,创新提出绿美乡村建设具体措施和规划意见,重点研究“什么是绿美乡村”“要建成什么样、建什么、怎么建”,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实施起来目标才会明确、措施才会具体、成效才会明显。
实实际际推,行必举创新。村容村貌是农村的形,乡村文化是村容村貌提升的根基。绿美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照搬照抄城市绿化美化模式,而是要结合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人文特色等因地制宜做好乡村绿化美化设计,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要坚持创新推进,在保存乡村生态环境风貌的基础上,把经济性、功能性、观赏性结合起来,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基层干部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求,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和弱项,在“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地”(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及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广植乡土植物,做到应绿尽绿。同时,要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常态化机制,通过评比“美丽庭院”“示范户”“清洁户”“绿美家庭”等,把各具特色的“小星火”,汇聚成绿美乡村建设的“大动能”,推动形成各村、各组、各家农户争绿竞美的浓厚氛围。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